李良年
将之塞上呈汪苕文农部出塞将炎月,辞家属早春。 间关谙异地,辛苦怅征尘。 莫讶临邛客,多惭入洛人。 筑宫虚碣石,开阁渺平津。 少日耽词藻,穷搜笑等伦。 澜期回砥柱,源欲溯江岷。 实类三都拙,浑忘陋巷贫。 端居昧生理,雅志在经纶。 竽瑟违齐好,璠玙閟楚珍。 登临谐夙抱,攀陟此良辰。 辕下仍歌凤,台边想获麟。 黄河流浩淼,泰岱势嶙峋。 行路难犹昔,干时数益屯。 含愁非卫玠,不乐似崔骃。 敢信文堪卖
邗上江梅已半零,暗香萧瑟雨沈冥。 窗斜竹影摊书坐,风细林柯隔幔听。 入洛司空琴自好,过江仆射酒难醒。 明朝怕见隋堤柳,此是长亭第一亭。 接下来将深入探讨这首七言律诗的各个方面,包括诗句释义、译文、注释和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诗句释义: - “邗上江梅已半零”:在扬州的江边,梅花已经凋零了一半。 - “暗香萧瑟雨沈冥”:梅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而雨水让这香气显得更加幽雅而深沉。 -
诗解 1. 寄查韬荒夏重德尹兄弟:这是一首赠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寄查"可能是对方的名字或者是对方的别号;“韬荒”可能是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或者是指某种特定的文化、技艺等;"夏重德"可能是对方的一种品格或者某种身份的象征。"尹兄弟"则明确指出了是向谁赠诗。全句可以理解为:“我(或我们)向你(他们)表达深厚的友谊之情。” 2. 念君磊落好兄弟:这句话表达了对朋友的赞赏。"念"表示思念
金陵,古都南京的别称,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马惠,字秋水,号梦桥,祁门人,乾隆乙卯举人,官海州训导。他的诗作《金陵杂诗二十首》中,“冶城不见内家妆,柳市风吹杏粥香。只有江蓠不解恨,背人青过赤兰坊。”便是一首脍炙人口之作。接下来,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析,并附上注释和赏析。 第一句:“冶城不见内家妆”,描绘了诗人记忆中的冶城景象。内家妆通常指宫中女子的妆容,这里可能暗指宫中的繁华与荣耀不再
后庭花发最堪思(注释:后庭花盛开,令人思念。帝子吟成十客知(注释:帝王之子的诗歌传唱,有十位宾客知晓)。更唱阮家新乐府(注释:继续演唱阮家的新乐曲)。明驼已报隔江师(注释:明亮的骆驼已经报告了隔江的军队)。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李良年所作《金陵杂诗·后庭花发最堪思》中的一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后庭花盛开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帝子的思念之情。帝子指的是皇帝的子嗣,这里指代的是帝王之子
注释:鹧鸪在花间飞翔,落在竹枝上鸣叫。它刚刚飞过黄丝般的小溪,又冷清地停在溪边。这种鸟也懂得行路艰难,不能到达远方。而那行人啊,怎么能去到夜郎以西呢?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建封的《闻鹧鸪》一诗。全诗以鹧鸪自况,表达了诗人对仕途艰辛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写鹧鸪在花丛中飞翔,落在竹枝上啼鸣;后两句写鹧鸪知道道路艰难,不能远行,而诗人却要远行。整首诗意境深远,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第一句:牂牁秋绿晚萋萋牂牁:古地名,在今贵州省境内。 秋绿:深绿色的树叶或草木。 萋萋:形容草叶茂密的样子。 第二句:五十邮亭到越溪 五十:古代一种计量单位,一邮亭为十里。 越溪:地名,在今浙江省境内。 第三句:不敢更嗟乡国远 更嗟:更加感伤、叹息的意思。 乡国:家乡和国家。 第四句:有人还在万峰西 有人在:有一个人。万峰西:指西边的山脉上。 赏析
宣府 锁钥从来借重臣,貂珰本意揖黄巾。 一时坐失关门险,千里俄催鼓角新。 日落诸陵谁系马,客逢三月易伤春。 中丞祠下摩苍碣,始信孤忠亦有邻。 译文: 自古以来,宣府就是一座重要的军事要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里曾经是明朝皇帝的居所,象征着国家的安全和稳定。然而,由于某些原因,宣府在历史上曾多次遭受战火的侵袭,使得国家的领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今天
宣府 龙沙燕尾承平日,北顾频烦玉辇游。 尚有罗裙传乐府,翻随羌管作边愁。 行宫寂寞双槐树,御气销沉旧酒楼。 白马青丝何限恨,徐常功业总荒丘。 注释: 1. 龙沙燕尾:比喻北方的沙漠地区,如龙般蜿蜒曲折。 2. 承平日:指和平时期。 3. 玉辇游:用玉制的车轮装饰的车,象征皇帝出行。 4. 罗裙:古代妇女的裙子,这里泛指宫女。 5. 乐府:古代的音乐机构,这里指宫廷音乐。 6. 羌管:羌族的乐器
注释: 浪传兵气到藤萝,长者仍携枕簟过。 万事酒边增磊砢,一镫林外忽江河。 交论颍汝英雄见,诗话源流正变多。 欲问妙香行乐否,樱挑落尽奈春何。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宿刘家园子苏孝廉懋游时所作。诗人通过夜晚雷雨的描写,展现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首句“浪传兵气到藤萝”,描绘了夜晚雷雨的景象,将雷声形容为“兵气”,表现出诗人对战争的恐惧和忧虑。同时,“长者仍携枕簟过”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