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震
沁园春·闻焦山瘗鹤铭复出,喜而有赋旧说焦山,有瘗鹤铭,久堕重渊。叹沙淘浪洗,曾更累代,雷轰石劈,不记何年。忽有江潭,行吟楚客,观此沉沦意慨然。无难者,竞出诸波底,跻彼层颠。 世间古物多湮。算陵谷、千秋几变迁。看咸阳原上,秦碑汉额,义熙年后,乱草平川。独有斯铭,巍然复出,多藉出灵拥护坚。从今后,莫江妃再攫,海若偷搴。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 闻焦山瘗鹤铭复出,喜而有赋:听说焦山的瘗鹤铭重新出现
【注释】 ①狂甚:形容自己对词的喜好。②小令长谣:小令,词的一种形式,短小;长谣,指词调较长。 ③灯红酒畔:形容欢乐的环境。④旧恨:指与某人有过去的恩怨之事。⑤犀管争拈:用犀牛角制作的毛笔争相拈着。⑥蛮笺: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竹简、纸片。⑦冰弦:指琴的弦。⑧锦烂花霏:形容文字华丽多彩。⑩由来:历来。⑪毫枯墨涩:指文思枯竭,笔墨不流畅。⑫行僵立踬:形容文章写不出来。⑬数奇:命运不佳。⑭当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要求,然后根据对诗歌的感知和理解,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其情感、意境、语言等特征。本题中“注释”是对重点字词的解释,是答题的关键;“赏析”是从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等方面进行分析概括。 “沁园春·饮方东扬宅戏赠”:这首词上片写诗人与友人相聚饮酒的情景;下片写诗人自叹贫病,并表示要为友人典当妻子的首饰以助他。全词语言明白自然,但富有情致。
【注释】 沁园春 · 辛卯不赴金陵之试,示一二同志 俗子呶呶:指世俗之人。呶呶:喧闹、争辩的样子。南征:向南进发,泛指远行的征途。岂知予:怎知道我的志向呢?生年未老:我还未老。心于名淡:对于名利看得很淡。登科无命,天与才枯:中了科举却没有好运气(命),天赋才智也枯竭。那更:更哪堪。炎风:酷烈的风雨。一肩行李,又策华阳道上驴:背负着沉重的行囊,又要赶路到南方去。策:赶。华阳:地名
【注释】: 沁园春·讯虱:词牌名,《沁园春》是这首词的体裁名。 讯(qìn)虱:指以虱子为对象进行试验。 扪(mén)虱(shī):用手摸虱子的背部。 尔物诚微:这些事物确实很微小。尔,你、你的。物,事物,指前文的“虱”。 问何由气孕:怎么知道它是怎样产生的呢?气,这里作名词用,指生命。孕,产生,发育。 犊鼻(dú bí):古代牧童所穿的一种短衣,因形似牛鼻而得名。 无端卵育
注释: 1、 风来,暑气全消,秋意新添。正宾嘲客难,踞床上坐;弟酬兄劝,挥麈清谈。而我尤狂,翩然侧帽,阑入华筵竟不惭。 译文:微风吹来,暑气全部消散,秋天的气息也更加浓厚了。正当主客相互嘲笑,客人难当之时,他竟然坐在床上悠然自得地坐着,与弟弟们开怀畅饮,挥动着麈尾谈论起清高的话题。而我却更为豪放不羁,轻快地斜戴着帽子,毫无顾忌地走进丰盛的酒宴中,一点也不觉得惭愧。 2、频呼酒,恰红灯冉冉
《沁园春·里中诗伯偶效填词,并属予和》是北宋文学家苏辙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欢愉;下片则由欢愉转入感伤,写朋友离去后自己的孤独、寂寞和惆怅之情。 【注释】 1. 群公:泛指朋友。 2. 轻装:形容轻松自在地出发。 3. 淮扬:指长江下游一带,古代称扬州为淮左,江南为江右。 4. 猿:指猿猴,猿声可闻。 5. 荔枝红日,细雨微茫:荔枝成熟时红色如火,细雨蒙蒙迷蒙一片。 6.
【注释】 ①沁园春:词牌名;小扬州:指扬州,因“扬(州)”与“小”音同。②郊园:指郊外的园林。③争看:争相观看。④游人:指游赏的人。⑤思乡:怀念家乡。⑥叉:用树枝做的工具,用来打杈、摘果等。⑦海角:极言远,天涯:指天边。⑧菱叶荷花:指水边的菱叶和荷花。⑨宾朋:朋友。⑩水亭:水上的亭子。⑪画鼓:指乐器鼓。⑫颠狂:指放纵。⑬玉箫:指笛子,箫是竹制乐器,玉指玉制的笛子。⑭恣意赊:随心所欲地赊账
【注释】 李神木:即李曾伯。 徐生:作者的朋友,字子美。 白斋:指友人王炎午。 “浊酒”“青梅”:《楚辞·招魂》中说: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薛荔是多年生藤本植物,结的果实叫“青梅”,用青梅泡的酒叫“青梅酒”。这里泛指酒。 “南墙”“北池”:指李的神木将要到北方去。 “如此风光”四句:指李神木将赴京参加科举考试的情景。 “登高”二句:蓟门:指北京。蓟门关在今北京西郊居庸山上。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综合鉴赏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句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而其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关键词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意境的再现;炼字炼词的解释等。重点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 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技巧。 “吾邑人文,实自先生,再起词场”“当永嘉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