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酒三杯,余与徐生,为饯君行。正南墙春暖,梅花顿绽,北池雨过,柳带刚青。如此风光,真堪聚首,何事轻装又远征。登高望,怅蓟门千里,无限离情。
知君未免沾膺。恰今夕、狂歌兴倍增。任酒酣已往,偏能说剑,更阑而后,且复谭兵。倒马关前,王陵城下,此去经过百感生。兵争后,恐阴磷未灭,战血犹腥。

【注释】

李神木:即李曾伯。

徐生:作者的朋友,字子美。

白斋:指友人王炎午。

“浊酒”“青梅”:《楚辞·招魂》中说: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薛荔是多年生藤本植物,结的果实叫“青梅”,用青梅泡的酒叫“青梅酒”。这里泛指酒。

“南墙”“北池”:指李的神木将要到北方去。

“如此风光”四句:指李神木将赴京参加科举考试的情景。

“登高”二句:蓟门:指北京。蓟门关在今北京西郊居庸山上。

“沾膺”二句:沾膺,指心绪烦乱,不能平静。膺,胸腹。

“狂歌”二句:意谓纵酒高歌时,酒已喝尽,剑也已拔,但谈兴未尽,仍复议论军事。

“倒马关前”二句:王陵城下:王陵,汉高祖刘邦手下的大将,被封为荆王。据史载,王陵曾以军威震慑过项羽。这里是说,即使到了王陵城下,也足以使敌人闻风丧胆。百感生:种种感触都产生了。

“兵争”二句:阴磷:指战争中遗留下来的火药残渣。

【赏析】

《沁园春·饯别李神木北上》这首词,是作者送其朋友李神木北上的赠别之作。全词上片写景抒怀,抒发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下片则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战争的痛恨。

上片首三句:“浊酒三杯,余与徐生,为饯君行。”开篇点出饯别之事,接着就描写了送别场面。这三句写饯别的具体情景:“正南墙春暖,梅花顿绽;北池雨过,柳带刚青。”南墙春暖,说明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梅花盛开,意味着春天到来;雨过池青,则给人以清新之感。这几句写景,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而且通过景物的变化,渲染出一种送别的气氛;同时也表明了送别时的心境,即既感到春光无限,又担心朋友远行。“如此风光,真堪聚首,何事轻装又远征?”这几句进一步表达了作者送别时的复杂心情。一方面,他赞赏眼前美好的风光;另一方面,他又为朋友又要远行而惋惜。“轻装又远征”一句,更是把作者的关切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过片三句:“登高望,怅蓟门千里,无限离情。”接上片而来,继续写送别的场景。这三句是说,登上城楼远眺,只见蓟门一带地势险要,辽阔无际;然而这种景色更增添了作者无限的离愁别恨。

最后三句:“知君未免沾膺,恰今夕、狂歌兴倍增。”这两句是说,我知道你免不了有些心事重重,因此今晚你的心情格外激动,情不自禁地放声高歌。这里表面上看似是在赞颂主人翁的豪爽性格;但实际上,作者的用意却是在于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安和担忧。“偏能说剑,更阑而后,且复谭兵。”这几句则是说:尽管我劝慰你酒后高歌,暂时忘却烦恼,但你的心中仍然难以平静;待到夜深人静之时,我们还是应该谈论起国家的命运来。这里的“剑”和“兵”都是借代,指的是战争。“说剑”和“谭兵”都是表示谈论的意思。

这首词的下片,主要写自己的思想感情。开头三句:“知君未免沾膺。恰今夕、狂歌兴倍增。”作者在上片中只是略加点染,便写出了送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然而这一层意思,并不完全表露出来,而是留有余地待下文加以发挥。“偏能说剑,更阑而后,且复谭兵。”这几句则是说:虽然我劝慰你酒后高歌,暂时忘却烦恼,但你的心依然难以平静。等到夜深人静之时,我们还是应该谈论起国家的命运来。

这首词的主旨在于表达作者对友人北上的关切之情以及对自己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愤。作者运用比兴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友人的劝慰,委婉曲折地表现了自己的感情。全词风格浑厚悲壮,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