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用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背诵与默写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
【注释】 哭棨亭弟:杜甫写于大历三年(768年)春,时因“两京”(今陕西西安、河南洛阳)兵乱,举家东下,寓居梓州(治今四川三台)。此诗为杜甫对弟弟的追忆和悼念。棨,通“棨”,棨戟,门戟;亭,亭子。兄弟俩曾同住一宅,故称。长夜客,喻长期流离在外之人。暮年人,自指。 还教妻老持门户,却恸儿雏累米薪。屈指弟兄亡过半,此身虽在已伤神。 【译文】 日日相随雁行亲,卜筑家山托比邻。谁料汝为长夜客
诗句释义 1. "物候催移岁月忙" - 物候: 指自然界中各种气候和季节的变化。 - 催移: 推动或促使事物发生变动。 - 整句描述四季更迭,自然规律驱使着时间的流逝。 2. "繁英代谢感风霜" - 繁英: 形容植物花朵繁多。 - 代谢: 生物体进行的各种生理活动,如新陈代谢。 - “感风霜”: 感受到自然界的风吹和寒冷的霜雪。 - 整句描绘了菊花随季节变化而展现的不同美态。 3.
偶咏 檐檐无事掩柴扉,草长阶前藓自肥。 扫叶时开元亮径,灌园早息汉阴机。 满腔春意心常在,一穗书灯愿不违。 退院我同僧寂寞,只应兀坐到斜晖。 注释: 1. 檐檐无事掩柴扉:屋檐下无事的时候,用柴门来遮护。 2. 草长阶前藓自肥:院子里的草长得很长,台阶前的苔藓自然茂盛。 3. 扫叶时开元亮径:打扫庭院时,可以打开窗户,让阳光洒在干净的小路上。 4. 灌园早息汉阴机:种菜时,可以早早地收起农具
解析与翻译 第1节: 诗句:"梅花万本笑巡檐,久叠朝衫岁又添。" - 注释:这里的“梅花”指的是冬天的梅花,它通常在早春开放,是中国传统诗词中常见的象征。而“笑巡檐”形容梅花不畏寒冷,依然盛开,仿佛在向人们展示春天的来临和生机。"久叠"表示时间流逝,暗示诗人对时间的感慨或对岁月变迁的观察。“朝衫”指的是早晨穿的衣服,这里可能隐喻着一种生活状态或心境的转变。“岁又添”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流转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其内容为:富贵只归春梦婆,柴门无事日张罗。已成书癖消闲好,欲索枯肠奈老何!坛沾晨星同辈少,天涯今雨少年多。敢夸驽马途能识,聊对桑榆托浩歌。 【译文】 富贵只属于春天的梦婆子,柴门无事,每日都忙碌着。已经成为了读书人的习惯来消磨闲情
拟游淡江访迂谷,阻雨不果 明月屋梁颜色亲,情当久别恋尤真。 敢持牛耳寻盟主,犹恐猪肝累主人。 五载离怀成旧雨,连番命驾阻征尘。 与君同是归田客,何日名山共买邻? 注释解析 1. 拟游淡江访迂谷:计划游览淡江,拜访迂谷,表达了诗人对遥远地方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 淡江:一个可能指代具体地理位置或具有象征意义的地理概念。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淡江”常用来形容景色宜人、清幽的地方
诗句原文与翻译: 1. 诗句:载酒仍看问字奇,再来渐觉鬓成丝。 2. 译文: - 载着美酒,再次审视那些珍贵的书法作品,每次观看都让我感叹自己的年纪渐增,两鬓已染上了丝丝白发。 3. 注释: - 载酒:带着酒。 - 看问字奇:指人有学问,常有人登门求教。 - 再来渐觉鬓成丝:形容随着时间的流逝,头发逐渐变白,暗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青春逝去的感慨。 4. 赏析: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侄孙纪南入泮》。诗中描述了侄孙纪南入乡试的场景,以及对其学业和品德的期许。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回忆归田解组时,髫龄乍见早称奇。 释义:回想起自己归隐田园、解除官职的时刻,那时年纪小小的侄子初见时,就给人留下了惊讶的印象。"髫龄"指的是小孩的头发梳成髻的样子,"乍见"表示第一次见到。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侄子童年时期即展现出非凡才华的惊讶。 2.
【注释】即景:即兴题咏眼前之景。 连旬阴雨望时晴,扶杖聊为郭外行:连续十几天阴雨,盼望晴天,于是拄着手杖出去走走,顺便看看田园。郭外:指郊外。郭,外城。 啼鸟有声闲布谷,叱牛到处看催耕:鸟儿的叫声在悠闲地叫着“布谷”,农民们吆喝着牛到处催耕。布谷,布谷鸟,俗称布谷、鹁鸠、布鸡等。 一泓池沼春三月,两部蛙蟆夜六更:春天到了,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青蛙和蛤蟆都在鸣叫。两部,两个。 最是名园风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