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祇归春梦婆,柴门无事日张罗。
已成书癖消闲好,欲索枯肠奈老何!
坛沾晨星同辈少,天涯今雨少年多。
敢夸驽马途能识,聊对桑榆托浩歌。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其内容为:富贵只归春梦婆,柴门无事日张罗。已成书癖消闲好,欲索枯肠奈老何!坛沾晨星同辈少,天涯今雨少年多。敢夸驽马途能识,聊对桑榆托浩歌。
【译文】
富贵只属于春天的梦婆子,柴门无事,每日都忙碌着。已经成为了读书人的习惯来消磨闲情,想要写出好的诗作却力不从心,无奈啊!与同辈相比才华不足,只能寄希望于在晚年时有所成就。虽然有朝霞的陪伴,但同辈之人已经很少;如今天下飘洒着细雨,年少的人很多。我不敢自吹自擂说自己能识别千里马,只能对着暮霭苍茫的晚景唱起豪壮的歌谣。
【注释】
①“婆”是“婆婆”,这里指春天。
②柴门无事:柴门是简陋的房屋,无事即无所事事。
③书癖:喜爱读书的癖性。
④枯肠:形容才思枯竭。
⑤驽(nú)马:劣马。
⑥桑榆:夕阳,比喻晚年。
⑦同辈:这里泛指朋友。
⑧朝霞:早晨的彩云。
⑨驽马:劣马。
⑩暮蔼:傍晚的云雾。
【赏析】
首联:“富贵祗归春梦婆,柴门无事日张罗。”富贵如同一场春梦一般虚幻,而柴门之中却依然要忙碌不停。诗人以“春梦婆”形容富贵之虚,以“柴门无事日张罗”反衬自己虽身处官场却无权无势,不得不忙于应付各种事务。
颔联:“已成书癖消闲好,欲索枯肠奈老何!”诗人因喜欢书籍而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这习惯使他得到了许多乐趣,可现在他已到了年老体衰之时,想要写点什么却又感到力不从心,真是无可奈何!这句诗表达了他对仕途的厌倦和对知识的热爱。
颈联:“坛沾晨星同辈少,天涯今雨少年多。”诗人感叹,自己与同辈中志同道合的人已越来越少,而年轻的后辈们却越来越多,他们正乘着时代的东风,大展鸿图。
尾联:“敢夸驽马途能识,聊对桑榆托浩歌。”诗人以“驽马”自嘲自己的才能不足,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沮丧,反而以“桑榆”喻晚年,借“浩歌”抒发自己乐观豪放的性格。
全诗通过写自己的身世际遇,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人生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