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枢
注释: 京国谁曾念旅游,闲情芳思两悠悠。 京国:京城,这里指代诗人的家乡或所在之地; “谁曾”句:没有人思念过我; “闲情芳思”句:在闲暇时,我满怀幽情和思念; “两悠悠”句:两种心情都很悠然自在。 却因今夜栏干月,引得春风上小楼。 却因:因为; 栏干月:月光映照在栏杆上; 引得春风上小楼:被春风吹上了小楼;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前两句是说,在这京国之中
【注释】 即事:眼前之景暝色:夕阳西下时天色渐暗 分烟:云气消散,烟雾弥漫 雨声断:雨点声中断 晴风:雨过天晴的风 宝香:珍贵的香味,指麝香 羞冷:因寒冷而感到害羞 闲情:闲适的心情 蔷薇架:蔷薇花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雨过天晴之后,远山被云雾笼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之情。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注释】 晓帐:晨起时挂起的帐幔。香销:香气散尽。闲画烛:指在闲情逸致中点燃的蜡烛。屏风曲:指屏风上绘有曲折优美的山水画面,此处代指屏风。轻烟细雨:形容春雨绵绵、细密而柔和。客情多:游子在外怀念家乡之情。南浦:泛指江南水乡,这里特指江南的渡口或码头。草绿:指新长出的草地呈现出青绿色。 【赏析】 此诗是写春日思归之作。开头两句描写的是一幅典型的春闺图:清晨起来,诗人被帐外的香气唤醒,于是便点起画烛
注释:在闲暇时,总觉得向别人求助很容易;而在危险的时候,才知为自己着想才是最重要的。世间的一切都是随着流水流逝而去,而白云却能识别出古人的心志。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认识和感悟。首句“闲时但觉求人易”,描绘了人们在空闲时容易求助他人的情景,暗示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才会意识到为自己着想的重要性。第二句“险处方知为己深”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诗歌的表达技巧,从手法上分析,注意从抒情方式上把握,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从表现手法上把握,如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象征暗示、虚实结合等;从语言特点上分析,如含蓄委婉、生动形象、富有音乐感、善于用典等。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注释:只见她眉目如画,沉醉在华丽的绣罗丛中,她的心事又有谁能知道呢?我不惜重金来装饰她的容颜,更没有怨言抱怨春风。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春日》诗中的第二首。此诗描写了一位女子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赏析】 这是一首咏官居的诗。首联写官居之近水而仿佛在家,以“清溪”比官途。颔联写在官与在家一样,都须勤学苦读,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颈联写自己任官虽无俸禄却有俸钱可资生活。尾联写俸钱虽多却不如箪瓢(古代一种食器)来得丰富,以见清贫之乐也。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远,是一首很有特色的作品。 这首诗开头两句,说官居傍河就像在家,这大概是诗人由居宅旁河
【注释】 通真观:即通玄观,位于西安市南郊终南山下。相传唐开元年间,玄宗命道士司马承祯在终南山结庵修道,建“集仙台”,置观宇,名“太初宫”。宋大中祥符年间改名为“通真观”。凝安:指凝碧池,唐代宫廷内苑中的一座水池,位于大明宫含元殿北侧的凝碧池台上。丹青:绘画。山禽:即山鸟。玉田:指玉田馆,即玉真公主所居之馆。 【赏析】 此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首句写自己离开凝安二十年来
【诗句释义】 1. 短艇冲寒泛浅沙, 描述了诗人乘坐小船在寒冷的夜晚中行驶的情景。"冲寒"暗示了天气的冷冽,"泛浅沙"则描绘了小船在河面上漂浮的状态。 2. 满溪明月浸芦花, 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色,月光洒满河流,映照在芦苇上。"浸芦花"形象地描绘了月光与芦苇交织的景象。 3. 忽惊远岸灯光发, 突然之间,远处的岸边开始亮起了灯,这里使用了"忽惊"来表达诗人对这一变化的意外和惊喜。 4.
这首诗的意境很美,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下面是逐句释义: 龟溪市桥见月 —— 在龟溪的市桥上看到月亮。 楼台叠翠绕清溪,浅澹云边月一眉。 —— 高楼和绿树环绕着清澈的溪流,淡淡的月光映照着云边的月亮。 行到市声相接处,傍桥灯火未多时。 —— 走到市集的声音接连不断的地区,靠近桥头的灯光还不是特别明亮。 注释: - “龟溪”:地名,位于中国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境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