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友直
【解析】 题干中“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是要求考生对全诗逐句进行解释,并对诗歌中的关键词进行注释,最后写出自己的赏析。本题中需要考生首先了解作者王禹偁,然后理解诗歌大意,接着分析每一句的意思,最后写出自己的赏析。 (1) 这首诗是作者自题《构竹楼初成》一诗。竹楼新搆喜初成,为检遗编课子程。“竹楼新搆”,指的是诗人刚刚建成的竹楼
创泳泽书院初成 万古湖山一望央,紫阳道脉壮宫墙。 佳朋鳞集互联榻,多士云从相共堂。 地有金罍非福瑞,天将玉汝任纲常。 要知学问无他术,只在工夫不怠荒。 注释: 1. 万古湖山一望央:形容湖泊和群山辽阔无际,一眼望去令人心旷神怡。 2. 紫阳道脉:指紫阳书院的传承和发展,象征着书院的血脉和精神。 3. 佳朋鳞集互联榻:形容书院聚集了众多杰出的学者和学生。 4. 多士云从相共堂
霜压危檐冷,萧条秋满林。 青云知己惠,黄菊故园心。 百虑凭祛遣,颓龄仗制禁。 缅思彭泽叟,履运□怀深。 诗句解读: 1. 霜压危檐冷 - 这句表达了一种寒冷和孤寂的气氛,可能意味着诗人处在一个没有温暖或人际交流的环境中。 - 注释:霜:指霜降,一种天气现象;危:高耸;檐:屋檐;冷:形容词,寒冷。 2. 萧条秋满林 - 形容秋天的景象,林中显得萧瑟、空旷。 - 注释:萧条:形容荒凉、寂寞;秋
己卯岁除夜 刚迎新岁至,俄惊岁复分。 烧灯明万户,爆竹响千门。 愁对梅花咏,强将柏叶吞。 经年心底事,明日付东君。 译文: 刚过完新年的除夕之夜,突然又感到一年已经过去一半。 家家户户点燃了灯火,热闹非凡; 一声声鞭炮声响彻每个角落。 面对盛开的梅花我不禁感叹不已, 只能勉强地将柏叶嚼碎咽下肚。 心中积压了一整年的心事,明天就都交给春天吧。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除夕之夜所作
甑山 湖心一凸起金峦,举目浑如甑底看。 偃月苍松多少树,敲风翠竹两三竿。 石头苔藓痕常湿,叶底杨梅味带酸。 谁学林君来结屋,风光应不让孤山。 译文: 甑山是湖心的一个突出部分,远远望去就像是放在甑子里一样。 有无数棵苍松在山腰上,风吹过发出阵阵响声。 石头上有苔藓的痕迹,经常被雨水打湿。 树叶底下的杨梅味道很酸,让人垂涎欲滴。 谁能像林君一样在山上建房呢?这里的风光一定比孤山还要好。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他的好友徐隐君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友谊和感激之情。 首句“谢徐隐君屡见惠”是全诗的开篇,意思是感谢徐隐君经常给予我恩惠。这里,“谢”是感谢的意思,“徐隐君”是作者的朋友,“屡见惠”表示徐隐君经常给予他帮助。 第二句“慷慨论交日,情深即故知。”是说,在与朋友交往的日子里,我们的感情已经非常深厚,彼此已经是老朋友了。这里的“论交”是指交朋友,“故知”则意味着老朋友。
山中即景四首 故园秋雨后,足迹遍溪山。 月入芦花冷,风磨柳叶残。 群乌乱木末,独雁咽云端。 此景堪谁遣,村醪味带酸。 【注释】 1. 《山中四首》为杜甫在夔州时所作。诗人于秋日重游故地,触景生情,写下四首诗,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旅途劳碌的感慨。 2. 故园:指家乡。 3. 足迹遍溪山:足迹遍布整个山水之间。 4. 月入芦花冷:月亮映照在芦花丛中,显得十分寒冷。 5. 风磨柳叶残:寒风吹过
暮春即景 衡门三月景,万顷浩无穷。 堤柳轻浮碧,野花净落红。 小桥溪水涨,曲径峪云笼。 牧子横牛背,前村一笛风。 诗句解释及赏析: 1. "衡门三月景,万顷浩无穷" - "衡门":指简陋的家门,象征简朴的生活方式,可能反映出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 "三月景":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强调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生机。 - "万顷":形容广阔无垠,突出景色的辽阔。 - "浩无穷"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夏日山中避暑》的节选。全诗如下: 寰区皆是火,何地避炎官。 散发松阴下,挂巾石壁间。 诗题疏竹润,酒入碧筒寒。 不必频挥羽,清风无汗颜。 注释与赏析: - 寰区皆是火:整个宇宙都像被火烧过一样,形容天气异常炎热。 - 何地避炎官:哪里可以躲避炎热的天气呢?这里的“炎官”指炎热的夏天,表达了诗人对于酷暑的无奈和寻找避暑之地的心情。 - 散发松阴下
【解析】 “兰边晚酌”的意思是在兰旁晚上饮酒。兰为香草,常用以比喻君子的品格。此诗首二句写兰边晚酌,次二句写宴客。三、四两句写酒后之态。五、六两句写主人与客人。七、八两句写主人对酒的反应。最后两句写主人坐久不闻酒香。此诗是一首咏怀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答案】 译文: 深谷被幽光笼罩,超然物外更觉滋味长。 熏人香气先欲醉,对着客人随意斟尝。 初次听到歌声来到席上,还怀疑这是酒香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