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如果诗歌坚持以这样的标准来赏析,则往往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本诗是一首送别之作。“谢朱仲玉二首”,即《赠朱仲玉二首》。诗人与朱仲玉同游于山中,有感于朱仲玉即将离他而归,于是写下了这两首七绝作为送别之词。 【答案】 君家只隔小桥西
诗句解析: 1. 攀辕父老杂儿童,十载重欣见此风。 - “攀辕父老”描绘了老人和孩童一起在车前攀援的景象,表现了人民对石令君深深的敬意和期待。 - “十载重欣见此风”表达了长时间以来人们对正义、清廉的期望终于在石令君身上得以实现的欣喜之情。 2. 可但三年方论定,亦由去日与初同。 - “可但三年方论定”暗示了公正的评判需要时间,不能急于下结论。 - “亦由去日与初同”表明即使是过去的人和事情
诗句释义及译文: - 春归花药尚红酣,送子脂车马在骖。 - 注释:春天归来,红花绿叶依旧鲜艳;送别的场景,我亲自驾车送子去赴任("脂车"意指华丽的车,"马在骖"意指马停于车后,暗示送行)。 - 译文:春天归来,红花绿叶依旧鲜艳;送别之际,我亲自驾车送子去赴任。 - 幕画向来多实用,事机今可付常谈。 - 注释:幕布绘制历来都极具实用性,如今处理事情时,我们已习惯于将策略性的东西放在一边
诗句原文: 亿万饥民久吁天,天开上瑞岂徒然。 深潭龟拆寒莎底,浅土蝗遗宿麦边。 译文注释: 这首诗以元旦观雪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其中“亿万饥民久吁天”描绘了无数饥饿的人民在严寒中呼救,而“天开上瑞岂徒然”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上天降下祥瑞的期待,希望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雪景,而是有更深的含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元旦观雪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美好愿景的追求
诗句解读 1 捷书夜到古朱方,之子登名甲乙行: - “捷书”指的是朝廷的捷报,“夜到”表示消息传来的时间是夜间。 - “之子登名甲乙行”中的“之子”可能是指某人的儿子,“登名甲乙行”意指儿子在科举考试中获得甲科或乙科第一名的成绩。 2. 伟行向来高月旦,遗经端合破天荒: - “伟行”指的是行为卓越,成就非凡。 - “高月旦”可能是指对某人的才能或品德给予了高度评价。 -
【注释】 1. 柬:敬辞,向人致意的文书。上舍:官名。2. 万里秋光酒一钟:指秋日的景色和饮酒的乐趣。3. 木末:树梢。4. 怀人滚滚东流水:喻思念友人的心情像东流的河水一样。5. 冥冥:天空。6. 摩空:形容气势浩大,高远。7. 相逢莫怪深相问:相逢时不要奇怪我如此多话。8. 一笑犹疑是梦中:一笑之间还怀疑是在做梦呢!。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赴临淮幕府时作于乾宁二年(895)所作
注释: 勉王甥,勉励王甥(王甥: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侄儿) 莘野凄凉渭水遥,事功无复在渔樵。 但令一第先馀子,自可清名动圣朝。 禁路家声犹赫奕,词场笔势已嫖姚。 夜窗灯火秋来好,莫叹辛勤髀肉消。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侄子撰写的,表达了诗人对侄子的期望和鼓励。全诗共四句,每句都充满了鼓励和期望,语言简练而有力。 首句“莘野凄凉渭水遥”描绘了一个荒凉、凄凉的场景,渭水之畔,莘野之地
送钟元达赴馀杭 知音十九在岩廊,姓字高悬日月旁。 视草只今虚省署,种花聊复向河阳。 困穷已甚情当察,富贵徐来味更长。 梵宇仙宫最佳处,诗成数寄水云乡。 注释: 1. 知音十九在岩廊:指钟元达的才华和智慧,就像岩石中的洞穴一样深不可测。 2. 姓字高悬日月旁:形容钟元达的名字和成就,如同日月般耀眼,永远悬挂在历史的长河中。 3. 视草只今虚省署:现在只是虚度年华,没有实际的工作。 4.
注释: 1. 先生,这里指诗人自己。谠论,正直的言论。延英,皇宫内的官署,皇帝召见大臣议事的场所。金瓯,古代盛酒的器具,比喻国家。覆名,灭亡。 2. 正人,公正的人。枉尺,弯曲的尺子,比喻不正直的人。羞,羞耻,以……为耻。 3. 公论,公正的言论。有持衡,有公正的立场。 4. 九重,皇宫的深处,也指皇上。闻道,听到消息。飞诏,紧急的诏书。 5. 缓作程,慢慢走。何妨,有什么妨碍。 6. 春来
【注释】 梦使高丽到东海口占:梦魂飞到东海的东海岸边。 扶桑:太阳,神话中东方日出之地。 窗户曈曚开晓色:窗户上阳光照耀,晨光初露。 园林淡荡已春风:园林里春意盎然、花枝摇曳。 时平正使车书混:天下太平,使节往来如常。 天远那能玉帛通:远方的人怎么能与君王相通呢? 万事悠悠均梦尔:一切都像做梦一样,没有实际意义。 一樽聊与故人同:我只好和老友一起喝酒了。 【赏析】 此诗为酬答友人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