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辕父老杂儿童,十载重欣见此风。
可但三年方论定,亦由去日与初同。
一尘不染冰常莹,万折难回水必东。
正直自应神所介,人心况有是非公。
诗句解析:
- 攀辕父老杂儿童,十载重欣见此风。
- “攀辕父老”描绘了老人和孩童一起在车前攀援的景象,表现了人民对石令君深深的敬意和期待。
- “十载重欣见此风”表达了长时间以来人们对正义、清廉的期望终于在石令君身上得以实现的欣喜之情。
- 可但三年方论定,亦由去日与初同。
- “可但三年方论定”暗示了公正的评判需要时间,不能急于下结论。
- “亦由去日与初同”表明即使是过去的人和事情,现在也需要重新审视和评价。
- 一尘不染冰常莹,万折难回水必东。
- “一尘不染”比喻石令君的清白如同纯净无瑕的冰一样,没有任何污点。
- “万折难回水必东”则形容即使历经磨难和挫折,石令君的意志和方向始终坚定向东。
- 正直自应神所介,人心况有是非公。
- “正直自应神所介”意味着石令君的正直和清廉得到了神灵的庇佑。
- “人心况有是非公”强调了社会公正的重要性,指出人们应该根据事实来判断是非,而不是受到个人情感或偏见的影响。
译文:
攀援车辕的父老和嬉戏的儿童们聚在一起,十年来一直期盼着这样的风气再现。然而,公正的判断需要时间,过去的事和人也需要重新审视和评价。就像纯洁无暇的冰雪一样,石令君一直保持着清白;即使经历千难万阻,他的意志和方向也始终坚定向东。他的正直得到了神明的庇护,而人心更是应该基于事实而非私心来分辨是非。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石令君的赞颂,表达了作者对公正、清廉和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诗人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比喻,展现了石令君的品质和他对社会的贡献。同时,诗中也传达了对公正判断和人心向善的呼吁,体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