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晏炊烟冷屋山,典书籴米奉慈颜。
祇今童稚便安养,一饱谁知有许艰。

【诗句释义】

日晏炊烟冷屋山,典书籴米奉慈颜。

日色已晚,炊烟在屋山之上飘动,我正在为母亲煮饭。

祇今童稚便安养,一饱谁知有许艰。

如今我的孩子们都已成家,生活无忧,而我却只能吃不饱肚子。

【译文】

太阳已经落山,炊烟在山上飘散着。我在给母亲做饭,买了米来换钱。如今的我已经没有儿女需要养活,而我只能忍受饥饿。

【注释】

①九首:本篇是杜甫《挽恭靖使君房六章》中的第二首。房琯(kāng),字次律,唐代著名政治家。天宝初年曾任御史中丞,与李白有过交往。安史之乱时,他主张和解,被玄宗所杀。杜甫写此诗是在肃宗乾元二年(759),当时房琯正以刑部尚书的身份充任关播节度使,不久又被贬为岳州刺史。杜甫怀着对房琯的怀念,写了这首诗来追悼他。②日晏:太阳已近黄昏的时候。③炊烟:指炊火的烟。④屋山:指房屋。⑤典书:典押书籍去换取粮食。⑥慈颜:慈爱的笑容。⑦童稚:指自己的儿女。⑧难艰:艰难困苦。

【赏析】

此诗作于杜甫晚年。房琯被朝廷所杀后,杜甫怀恨不已。他在长安闲居无事时,常常想起房琯生前为人清高、正直、刚直不阿的品格,因此写下了这首挽歌。

首句“日晏炊烟冷”,描绘了诗人日暮时分的所见,炊烟袅袅升起,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然而这宁静的背后却是暗涌的波澜。诗人身处乱世之中,无法像平常人一样享受家庭的温暖,反而要为生计奔波劳碌。这种反差更加凸显了房琯生前为人清高的品格。

颔联“典书籴米奉慈颜”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辛酸生活。他为了生存,不得不典押书籍换取粮食,以奉养他的慈爱的母亲。这一行为虽然是出于孝心,但却让人感到无奈和悲哀。这种矛盾的情感也体现了房琯生前为人正直的品质。

颈联“祗今童稚便安养,一饱谁知有许艰。”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子女的关心之情。他希望孩子们能够过上安稳的生活,不必承受自己曾经经历过的艰辛。这种情感既表达了诗人对家庭责任的担当,也体现了他对孩子们的期望。

尾联“一饱谁知有许艰”则是对整个时代的感慨。诗人感叹自己只能在贫困中度过一生,而孩子们却能够享受幸福的生活。这样的反差更加凸显了房琯生前为人刚直不阿的品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