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钥
送张定叟尚书镇襄阳 公因论形势,衮衮到逊抗。 是时晋在洛,武昌势相向。 是为必争地,南北谨堤防。 今虽居上游,事与古殊状。 狂虏纵欲来,无处可传饷。 况今三垂静,皇灵方远畅。 与蜀相掎角,国势自增壮。 尚期效尺寸,才疏意非广。 忠肝气凛凛,秋旻足排荡。 上喜忧顾宽,趣行开玉帐。 捐金示优宠,谕赐烦上相。 惟公最得士,离别俱惘惘。 荐绅纷祖饯,直欲倾家酿。 赋诗写胸臆,一一成技痒。 家声与国事
【注】陈顺之:名不详。灵壁石砚山:在安徽省宿县西北灵壁县,因产石砚而闻名。 【译文】:灵璧县出产的砚台,四周有画、有书法,是名贵的文房四宝。其中最珍贵的是一块米芾的真迹石砚。它周围群山森然耸立,涧水潺潺,其他物品虽然奇特,但也不敢和它争席。这块石砚原属半山老仙人所有,佛印曾把它当作珍宝向人乞求,阿章曾把它背走,一时之间,人们争相争夺。这块石砚天然无雕琢,是时有泉水从岩石中涌出
刘望之国录惠示文卷次韵为谢 我听说三峡江,湍流下没有底。 我听说岷峨山,耸秀且千里。 地维气淑灵,所产多名士。 高文既铿然,特立亦卓尔。 久慕黄中刘,近有贡公喜。 亟从蜀士问,人物定谁比。 少年负奇节,论事如翻水。 万里见张胡,义激非气使。 贤关遂为寮,八尺见英伟。 诸君皆敛避,相与推德齿。 惠我舂容篇,句法参子美。 再诵平生言,作者真近似。 战国信徒劳,秦贪不知止。 汉唐取与守,反覆皆造理。
王成之给事囿山堂 烟雨望丽阳,前山罗紫翠。照水挹南明,不与巾子对。朅来登囿山,一览万山会。莲城山固多,此地要为最。主人意轩豁,物境供旷快。山椒涌华屋,迥立风埃外。一物无遁形,所在见纤介。清霜肃天壤,佳树隔阛阓。俯仰随取舍,左右从盼睐。门墙寻故步,杖屦许从迈。恍然至绝顶,更觉宇宙大。樽酒屡劝酬,棋枰更胜败。秋高月色皎,浮云了无碍。不俟攀仙掌,徒手吸溪濑。兹堂极崇敞,意若欠深邃。先植易生木
送颜希圣尚书守泉南 圣朝宝运开虞唐,太平天子垂衣裳。 恢张治具崇儒良,孰不愿依日月光。 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 圣朝宝运开虞唐,太平天子垂衣裳。 这句诗表达了圣明的朝廷开启了唐朝的盛世,皇帝像圣人一样治国,垂衣而治。 用之则行舍则藏,孔门贤德遥相望。 意思是说,君子根据需要行事,不拘泥于形式;孔子的贤德如同遥远的星辰,永远照耀着人们前进的道路。 朝望方隆位文昌
诗句: 1. 重来游仙都,止欲访独峰。 2. 宁知一峰外,佳境无终穷。 3. 何处颍川子,镜岩便相逢。 4. 约我游白岩,轻舟借溪翁。 5. 斋馀寻宿诺,秋霁波溶溶。 6. 清澈见石底,镵刻惊神工。 7. 昨登初旸谷,但见石嵌空。 8. 兹浮悬崖下,万石森巃嵷。 9. 上有胜绝地,古语留郭公。 10. 鬼神谨呵护,雷霆扫尘踪。 11. 换船到白岩,修篁摇清风。 12. 萦回进石屋,孤竹攒沙蜂。
【赏析】 此诗是作者为汪季路藏有王羲之的《修禊序》所作的题跋。从诗的内容看,这是一篇对王羲之的《修禊序》进行评价和颂扬的文章,其目的在推崇《修禊序》,并把《修禊序》与王羲之的书法相联系,从而表明自己对王羲之书法的推崇和爱好。 诗的前半部分,诗人通过描写兰亭聚会的情景,引出了王羲之的书法之美。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唐代被推到了极至,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因此,人们争相收藏、摹写他的字迹。诗人在这里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这是常见的考查点。解答此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比如“清朝重争臣”中的“清朝”是指清政府;“一鹗胜百鸷”中的“鹗”指老鹰;“气足充所学,文能行其意。”中“气”指志气、骨气;“乘骢行且止”中的“骢”指赤色马;“去鲁固迟迟,出昼岂濡滞”中的“鲁”指南汉末年的曹操。 【答案】 诗句: ①清朝重争臣,选取妙一世。②矫矫刘御史,一鹗胜百鸷
【注释】 1. 隐清:隐居山林的诗人。 2. 右军:指王羲之,字逸少,晋朝著名书法家。访文君:王羲之曾经到访过女子文君的住所。文君即卓文君,东汉时著名美女,与司马相如相爱,后为司马相如妻。 3. 遁迹入深竹:隐于幽深竹林之中。 4.我来寻歔歈:我来访你。歔歈:叹息声。 5.人亡但空谷:人已不在世,只留下空空的山谷。 6.灵龟闯澄潭:有灵性的小龟在清澈的池塘里游弋。 7.华宇对飞瀑
诗句释义:在诗中,“仙舟共泛沧波去”指的是作者和李季章监簿一同乘坐小船在湖上泛舟。接着的两句“西风吹就芙蓉城,青镜闲妆两呈露”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西风吹动芙蓉城的画面,以及青镜中的两滴水珠。 译文:在诗中,“仙舟共泛沧波去”指的是作者和李季章监簿一同乘坐小船在湖上泛舟。接着的两句“西风吹就芙蓉城,青镜闲妆两呈露”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西风吹动芙蓉城的画面,以及青镜中的两滴水珠。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