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谋
【注释】 海音诗:指南宋诗人汪元量的一首七绝诗。 番割:指金兵对南宋的掠夺和残害。 殃民:危害百姓。 吴郎:指北宋名臣范仲淹,他曾以“庆历新政”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被贬至苏州,后又被诬陷为谋逆,流放饶州(今江西波阳),临走前作《出岭》诗自勉,其中有“中原北望心如矢,空向江南泪满巾”之句。后来,他终于在公元1043年回到北方,并任两浙西路安抚司参议官,又写下《入郡》一诗:“我本江湖散吏
``` 诗句:驱虎不得,养虎何为。 译文:我努力驱使这只虎,但无法成功,养育它又有什么用呢? 注释:这首诗的开头两句表达了诗人试图驱赶一只猛虎但未果的情境,以及因此产生的困惑和无奈。 诗句:钩牙锯齿,投肉饲之。 译文:我用锋利的牙齿和锯齿般的工具,投喂食物给它。 注释:这里用“钩牙锯齿”形容虎的凶猛,暗示了对虎的畏惧与尊重。投喂食物则表现出诗人试图安抚、驯服猛兽的努力。 诗句:嗟虎抟噬本无时
海音诗 怀中刺灭少遭逢,回首家山路万重。 典尽征衫归未得,几人渌水傍芙蓉。 注释: ①海音:指诗人的号或别号。②怀中:此处泛指怀抱之中。③刺灭:即刺文,一种文字刻印的方法,用锐器在石上刻画成字。④遭逢:遭遇。⑤渌水:清澈的水。⑥芙蓉:荷花,此处泛指莲花。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海音诗》中的一句,全诗如下: 海音诗 怀中刺灭少遭逢,回首家山路万重。 典尽征衫归未得,几人渌水傍芙蓉。 注释
【注释】 海音诗:唐代李商隐的《海石榴》中有“海榴花发自成林”句,后人以“海石榴”指代女儿。此诗即以“海石榴”为题。 千金:古代称女子的贵重财物或聘礼。 翠绕珠围:形容妇女服饰华丽。 各斗强:各自夸耀自己的美丽和富丽。 底:何,怎么。 一经(jiī):经书,这里指儒家经典。 思教子:想教育子女。 翻愁破费束脩羊:反而担心要花费很多钱买羊肉做祭品。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以“海石榴”自喻
海音诗 一死都缘抚字劳,不徒冰雪励清操。
【注释】 海音:诗人的自称。 辛苦耕渔:辛勤地耕田、打鱼。 朝暮偕:早晚都在一起。 薯米:指红薯,一种农作物。 爨(cuàn)牛柴:把火炉中的木柴拨开,使火焰旺盛,用来烧饭。 煌煌六十年中纪:辉煌的六十年间的岁月。 贞节如林聚一涯:贞洁的节操好像林木聚集在岸边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作。作者自谦为“海音”即沧海声也,表达了他一生清贫而忠贞不渝的情操与志向。首联写自己一生勤劳耕作
锻矛砺刃卫边垠,恰有三郊比鲁人。 水债不收公饷亟,头家近日亦愁贫。 注释:锻制兵器磨利武器保卫边疆,正好有三个州郡的百姓和鲁国一样穷困。 政府不收取水税,却急于向老百姓征收苛捐杂税,当地的老百姓现在也担心将来会贫困不堪。 赏析:这首诗是南宋末年,诗人郑思肖在福州任职期间所作,当时正值宋元之际。郑思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书画家,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迎年饯腊事休论,爆竹声中欲断魂。 争得城西黄太学,一囊夜半忽敲门。 诗句和译文逐一对应,且在注释中对关键词进行了详细解读。末尾附有赏析,不仅介绍了诗作者、时代背景,还分析了诗的意象与情感,以及其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地位和影响
海音诗 暮年未赋添丁,乞得男青复女青 底事森森阶下玉,也随蜾蠃负螟蛉 海音诗 刘家谋的这首《海音诗》,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晚景图。通过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更能从中领悟到生命的哲理。下面将逐句进行详细解读: 1. 首句释义 - 暮年未赋添丁:表达了作者在晚年并未增添新的生命,意味着可能失去了子女或亲人的离世。 - 乞得男青复女青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和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然后逐句翻译全诗,在对每一句话翻译时注意重点字词的注释。最后分析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手法。本诗的意思是:虽然辛劳奔波也还值得,岁暮天寒没有衣穿心里也宽慰,不怕饥寒不怕死,死后自己入殓进三具棺材。 【答案】 译文: 虽然辛苦奔波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