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季宣
【注释】 九:指九重天。奋:奋发。启愤:发愤。叛水:指不随俗流的水。余求:余愿。噫:叹息。何故:为什么。 【赏析】 《九辩》是楚辞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篇抒情诗。《九辩》以悲慨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因政治上受打击而感到的绝望和孤独,表现了作者对理想、对楚国、对楚国的统治者的深切忧虑。在全诗中,“哀”字贯穿始终,一开头就写自己的哀怨:“皇天之不惠兮,夫孰云察。”意思是说苍天没有给予恩惠
这首诗的原文和译文如下: 原诗:九奋启愤 何鸱鸮兮名凤皇,驾金车兮翱翔。之桑间兮溱洧之侧,乐盘游兮三旬不息。 余心隐忧兮,惟灵修之故也。靓修饰而娟娟兮,而以为恶也。 余静好而弗余亲兮,蹲踏蛾眉之妒也。足顿地而不我知冤兮,仰天而不吾诉也。 省吾私而内不止疚兮,此固天之数也。悲幽幽兮楚宫深,望漠漠兮楚云阴。 指天极兮清高,聊适我兮遐心。吸正阳与沆瀣兮,于夕阴与清旦。 骑朝霞而御白蜺兮,以游以衍
【赏析】 此诗是一首寓言,诗人以美人西施、丑妇嫫母为喻,借古讽今,抒发了自己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感。 开头二句“九奋启愤”,即发愤图强。屈原在《离骚》中有“余不忍为此态也”之叹,表明他不愿因怀才不遇而自暴自弃。但屈原因志趣高远,又不愿委曲求全,故虽屡遭谗毁,仍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努力从事于来今。 “九奋启愤”四句,是此诗的主旨所在。诗人用西施被斥、嫫母进谏的故事,比喻自己虽有才华,却被小人诽谤
《九奋启愤》 巴丘高峻,洞庭巍峨。秋雨连绵,春草生忧。 巴蛇修炼,云英璀璨。戟舞飞扬,云雾翻腾。 知天性短,展转蜿蜒。朝游衡岳,夜宿湘曲。 鹿角森严,追逐无休。海波汹涌,颠扑相望。 鹿冠森严,槎牙千角。蛇衔取食,不畏触伤。 岁更三迁,骨肉俱消。羌获甚少,故不贪求。 象巨牙植,肥硕顽健。鸡兔虎龙,牛骨皆干。 羊狠马行,狗猴心变。备此十二,田害不远。 蜿蜒怒蛇,吸食无厌。虽修鼻骈齿,宁复餐盘?
《离骚》 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原为楚国左徒,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放逐。流放期间,他创作了《离骚》《九歌》《天问》《招魂》等大量诗篇。《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共390句,以“离”起兴,以“畔”结尾。诗人运用神话传说、象征手法和大量的比喻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个人遭遇的悲愤,抒发了他忧国忧民的伟大思想情怀。 译文: 我奋发振作,申辩我的冤情,倾诉我的心声,陈诉我的愿望
解析 第1-3句: 麦秀渐渐,殷商宫兮。 - 注释: 描述了麦田的茂盛,象征殷商王朝的繁荣和衰落,"渐渐"表示变化缓慢但终将到来。 - 译文: 麦田繁茂的景象,映衬着殷商王朝的盛衰交替。 第4-5句: 肃肃清庙,俨惟墉兮。 - 注释: 描述了祭祀场所的庄严与城墙的坚固,强调对历史的敬畏。 - 译文: 祭祀场所庄严肃穆,城墙坚固如磐石,象征着国家的基石。 第6-7句: 城郭依然
超出世间凡品,叵闻鼻观馀香。 春入有花不艳,院小无人自芳。 注释: 1. 超出世间凡品:超越了世俗的平庸之物。 2. 叵闻鼻观馀香:无法闻到那香气。 3. 春入有花不艳:春天到来时,即使有花朵也显得并不鲜艳。 4. 院小无人自芳:庭院虽小,但没有人来欣赏,却自然散发着芬芳。 赏析: 这首诗是薛季宣的《幽兰次十八兄韵六言四首》中的第四首。诗人以幽兰自喻,表达了他超脱世俗、独善其身的态度
【注释】 幽兰:指隐逸之士。次十八兄韵:即“十八兄”的韵,指王十八(十八)的诗韵。芝砌:芝草垒砌的台阶。渊明:指晋代诗人陶渊明,字渊明。菊丛:指菊花丛生之处。会取个中香气:指吸取其中的清香。萧然林下家风:指隐居山林的遗风。 【赏析】 《幽兰》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七言绝句。此诗以幽兰比王十八,赞美他的高风亮节,表现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意境清新隽永,风格清丽淡远。
这首诗的原文是: 九奋启奋,其志如矢。反侧既同,七襄无次。 进不入谏,又不用我;九有如线,南荆北梐。 哀哉怀兮,心内结而不离。 人之不通,谁之咎欤? 译文: 志向坚定如箭,反复思考,终于决定要采取行动。经过一番曲折,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前进的道路并不顺利,但最终还是取得了成功。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坚持不懈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
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1. 诗句释义: 瓦鼓堆堆,寘之诚台。 - 瓦鼓:指陶制的鼓。 - 堆堆:形容瓦鼓堆积的样子。 - 寘之诚台:放置在真诚的台上。 - 关键词注释:“瓦”表示陶器,“鼓”是打击乐器,“堆堆”形容堆积如山,“寘”是放置。 2. 译文: 瓦鼓层层叠叠,放在真诚的台上。 - 瓦鼓:指的是陶制鼓。 - 堆堆:形容其堆积的状态。 - 寘之诚台:将瓦鼓放在真诚的台上。 - 关键词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