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
书谱序 代传羲之与子敬笔势论十章,文鄙理疏,意乖言拙,详其旨趣,殊非右军。且右军位重才高,调清词雅,声尘未泯,翰牍仍存。观夫致一书,陈一事,造次之际,稽古斯在;岂有贻谋令嗣,道叶义方,章则顿亏,一至于此!又云与张伯英同学,斯乃更彰虚诞。若指汉末伯英,时代全不相接;必有晋人同号,史传何其寂寥!非训非经,宜从弃择。 夫心之所达,不易尽于名言;言之所通,尚难形于纸墨。粗可仿佛其状,纲纪其辞。冀酌希夷
诗:书谱序 诗句释义与译文 谢安(谢道韫的父亲)向来擅长书法,但他轻视子敬之的书。子敬曾作一篇佳文给他看,并保证一定会保存下来,但谢安总是在他的文章下面回复,对此感到非常遗憾。谢安曾经询问子敬:“你的书法怎么样?可以和右军王羲之相比吗?”子敬回答说:“当然可以。”谢安却说:“人们的评论并不是这样。”子敬又回答说:“一般人怎么会知道呢!”即使子敬用这样的言辞来折服谢安对他书法的偏见
书谱序 杨雄曾言:“诗赋小道,壮夫不为。”更何况是沉溺于细节之中,迷失在笔墨纸砚之中的人。然而潜心对弈、乐志垂钓,尚且能保持行藏之趣;而功定礼乐、妙拟神仙,却如同埏埴无尽头,与工炉并运。爱好异尚奇之士,喜欢体势之多样;穷微测妙之夫,能够得推移之奥赜。著述者取其糟粕,藻鉴者挹其菁华,这是义理之会归,也是贤达兼善之人所为。存精寓赏,岂只是如此? 而东晋士人,互相陶冶。到了王谢之族、郗庾之伦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馀不足观。」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考其专擅,虽未果于前规;摭以兼通,故无惭于即事。 评者云:「彼之四贤,古今特绝;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
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字虔礼,自称吴郡富阳(今浙江富阳)人,一说富阳(今杭州西南部)人(汉及三国时富阳属吴郡),一说陈留(今河南开封)人。 历任右卫胄曹参军、率府录事参军,陈子昂为他撰写墓誌铭:「四十见君,遭谗慝之议」。 说他很有才华,并有大志,但生平不得意。 因暴病于洛阳植业里客舍去世。 孙过庭胸怀大志,博雅好古,擅书法,工楷、行,尤长于草书,取法王羲之、王献之,笔法坚劲精熟,直逼二王
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字虔礼,自称吴郡富阳(今浙江富阳)人,一说富阳(今杭州西南部)人(汉及三国时富阳属吴郡),一说陈留(今河南开封)人。 历任右卫胄曹参军、率府录事参军,陈子昂为他撰写墓誌铭:「四十见君,遭谗慝之议」。 说他很有才华,并有大志,但生平不得意。 因暴病于洛阳植业里客舍去世。 孙过庭胸怀大志,博雅好古,擅书法,工楷、行,尤长于草书,取法王羲之、王献之,笔法坚劲精熟,直逼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