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
夫自古之善书者出自《书谱序》,夫自古之善书者的作者是:孙过庭。 夫自古之善书者是唐代诗人孙过庭的作品,风格是:文。 夫自古之善书者的释义是:夫自古之善书者:自古以来擅长书法的人。 夫自古之善书者是唐代诗人孙过庭的作品,风格是:文。 夫自古之善书者的拼音读音是:fū zì gǔ zhī shàn shū zhě。 夫自古之善书者是《书谱序》的第1句。 夫自古之善书者的下半句是:汉魏有钟张之绝。
诗句 1. 书谱序 闻夫家有南威之容,乃可论于淑媛;有龙泉之利,然后议于断割。 注释: - 闻夫家有南威之容:听闻有人拥有如南威一样的美貌,足以让淑女们讨论她的美。 - 乃可论于淑媛: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淑女之间被讨论。 - 有龙泉之利:拥有像龙泉一样锐利的才能或技能。 - 然后议于断割:之后才有人讨论如何处理这种锋利的才能或技能。 2. 语过其分,实累枢机。 注释: - 语过其分
书谱序 夫运用之方,虽由己出,规模所设,信属目前,差之一豪,失之千里,苟知其术,适可兼通。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亦犹弘羊之心,预乎无际;庖丁之目,不见全牛。 译文: 书法的运用技巧虽然由自己创造,但书法的风格和格局却是由当下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如果对书法的技巧了解得稍微深入一点,那么在书写时就能避免一些失误
诗句:假令众妙攸归,务存骨气;骨既存矣,而遒润加之。亦犹枝干扶疏,凌霜雪而弥劲;花叶鲜茂,与云日而相晖。 译文:假设所有的美好都归于此处,务必保存骨气;当骨气存在时,再加以遒丽的修饰。就像树枝繁茂、枝叶扶疏,即使在严寒的霜雪中也能显得更加挺拔有力;花朵和树叶鲜艳茂盛,与天空和太阳相互辉映。如果骨气太多而遒丽不足,就像是枯干的树枝架设在险峻的路途上,巨石挡住路,虽然外表华丽但是内在缺乏支撑
诗句: 自汉魏已来,论书者多矣, 妍蚩杂糅,条目纠纷: 或重述旧章,了不殊于既往; 或苟兴新说,竟无益于将来; 徒使繁者弥繁,阙者仍阙。 今撰为六篇,分成两卷, 第其工用,名曰书谱, 庶使一家后进,奉以规模; 四海知音,或存观省; 缄秘之旨,余无取焉。 注释: - "自汉魏以来" 指的是从汉代和魏代开始的时期。 - "论书者多矣" 意味着讨论书法的人非常多。 - "妍蚩杂糅"
书谱序 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子敬已下,莫不鼓努为力,标置成体。岂独工用不侔,亦乃神情悬隔者也。或有鄙其所作,或乃矜其所运。自矜者将穷性域,绝于诱进之途;自鄙者尚屈情涯,必有可通之理。嗟乎,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也。考之即事,断可明焉。 然消息多方,性情不一。乍刚柔以合体,忽劳逸而分驱。或恬憺雍容,内涵筋骨;或折挫槎蘖,外曜锋芒。察之者尚精
书谱序 代有《笔阵图》七行,中画执笔三手,图貌乖舛,点画湮讹。顷见南北流传,疑是右军所制。虽则未详真伪,尚可发启童蒙。既常俗所存,不藉编录。 【注释】: - "代有":各个时代都有 - "《笔阵图》":《笔阵图》是指《晋书.王羲之传》中提到的王羲之与当时的书法大家讨论笔法的著作。它详细记载了各种笔画的书写方法。 - "三手":这里指的是《笔阵图》中对三种不同手指的握笔姿势的描述。 - "图貌"
诗句 - 但右军之书:这里指的是王羲之的书法,他被誉为书法大师。 - 代多称习:历代中有很多人学习他的书法。 - 良可据为宗匠:完全可以把他作为书法的典范。 - 取立指归:找到书法的精髓和归宿。 - 岂惟会古通今:不仅限于懂得古代的知识和现在的情况。 - 亦乃情深调合:也因为他的情感深厚且和谐。 - 致使摹搨日广:因此模仿和复制(搨)的作品越来越多。 - 研习岁滋:学习和研究的时间逐年增加。
诗句 -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这一句表明自古以来书法界的卓越成就主要集中在汉魏时期和晋末时期,特别强调了钟繇和张芝、王羲之三人的杰出。 - "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馀不足观。」":这句是王羲之的评价,他提到自己寻找了很多名家的书法作品,认为钟繇和张芝的书艺是无与伦比的,而其他人的作品则不值得一看。 - "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王羲之说
书谱序 - 至如钟繇隶奇,张芝草圣,此乃专精一体,以致绝伦。伯英不真,而点画狼藉;元常不草,使转纵横。自兹己降,不能兼善者,有所不逮,非专精也。虽篆隶草章,工用多变,济成厥美,各有攸宜。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验燥湿之殊节,千古依然;体老壮之异时,百龄俄顷,嗟乎,不入其门,讵窥其奥者也! -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