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蕃
【注释】 送曾耆英持胡端殿书谒张袁州四首其三: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写袁州刺史张侯(袁州长官张九龄)的政绩,称赞他的政绩不亚于大冯君(指唐代名臣冯唐),希望他勤勉为政。云:指符节令。 【赏析】 《送曾耆英持胡端殿书谒张袁州四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这组七言绝句是作者应袁州刺史张九龄之请而作的。 此诗的前两句“袁州张侯吾所闻,政事不减大冯君”。诗人在这首诗中赞扬了张刺史的政绩
【注释】 蕃同之五:指《蕃同之五诗》,是唐宣宗大中年间,诗人郑谷和许棠、李昌符等五人的酬唱作品。蕃同,即郑谷。 骑驴兴:骑驴出游,兴起作诗。 书阁:指藏书之所,这里指读书之地,也就是书院。 僧庐:僧人的居所。 官成集:官署内聚集了官员们在一起吟诗作赋。 丞负余:指郑谷在官署内吟诗被其他官员嘲笑。 风雪际:风雪交加的时候,这里指天气寒冷的时候。 顿使唱酬疏:立刻让其他人一起吟诵酬唱。 【赏析】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月夜怀思子肃昆仲,眼中所见美景如此。把卷题诗却未工,未能尽兴。剩喜俗尘如世隔,更怜清趣与谁同。荷侵水槛公怀我,桧合茅檐我念公。想与阿连当此夕,停杯剥茨话吴中。 注释: 月夜怀思子肃昆仲,眼中所见美景如此。把卷题诗却未工,未能尽兴。剩喜俗尘如世隔,更怜清趣与谁同。荷侵水槛公怀我,桧合茅檐我念公。想与阿连当此夕,停杯剥茨话吴中。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与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送周袁州赴镇三首 其三”,要求考生对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然后根据题意,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作答。这首诗是诗人在朋友即将赴任之际所写的赠别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前途的祝福。 首先看第二句中的“愚生后老成”,意思是说:我这个人,现在已到了老年,却还像年轻人一样行事
【注释】: 1. 蕃同之五首:指白居易《咏怀》组诗中的“其一”至“其五”。蕃同,即白居易字乐天。 2. 俸薄愁斯立:因俸禄微薄,所以愁苦不堪。 3. 镵(chán)长困拾遗:形容生活艰难困苦。镵,锋利的凿子,比喻困难。 4. 经营将有赋:指诗人想有所作为却不得其志,只能作些无足轻重的诗文以自娱。 5. 零落不成思:诗人感叹自己的才华被埋没,不能为国效力。 6. 冻结须频折:形容冬天天气寒冷
【注释】 青源:地名,在今江西上饶县。起作州:指从宜春起任刺史。风声:比喻舆论。故习熟:旧有名声。宁当出:不要提出意见。优游:宽缓自得。意见宁当出:指不必过于拘泥于成见。江山自足留:指江山自有其固有的美,用不着多言。端能不嫌客:意思是自己能够做到不嫌弃客人。准拟系归舟:准备把船系在岸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友人周袁州赴宜春任刺史之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希望朋友在宜春任职时,要宽以待人
【注释】 ①一时人物:当时杰出的人物。韩、苏:指韩愈、苏轼,都是唐代文学家的代称。题榜制名:指科举考试中举后在门前张贴的榜文。夫岂疏:难道不谨慎吗?保家:保护家乡。“非”通“匪”,不是的意思。“千金”:古代用金衡(十两为一金)作为货币的单位,“千金”泛指钱财。万卷:形容读书很多。“必”通“备”,“万卷书”指广泛地学习。②江河源从滥觞起:大河小江都是由细小的水珠汇聚而成的。滥觞,指小溪水源头
【注释】 1. 蕃同:即韩蕃,字同之,唐代著名诗人。五首,指韩蕃的五首雪诗。 2. 穷巷朝仍拥:在偏僻冷清的小巷里早晨仍然挤满了人。 3. 寒厅午未开:中午时厅堂还未打开。 4. 人谁送酒直:谁还送来了美酒? 5. 鸦为致薪材:乌鸦用来传递烧柴之类的东西。 6. 已倦除头垢:已经疲倦到头上都起皮屑。 7. 宁能拭砚埃:哪还有功夫去擦拭砚台上面的灰尘。 8. 高情蒙枉记:高尚的情感被误认为是虚伪。
【诗句释义】 窈窕:幽深。缘江路:沿江河的路。为梅期载酒:因为梅花的盛开,特意携带酒去祭祀。因雪重赓诗:因为有下雪,于是继续写诗。傥匪相娱乐:难道不是相互娱乐吗?畴:哪里,如何;能:能够,可以。遣岁时:打发年华。散策:散散步,闲逛。曦:日出时太阳的光芒。 【译文】 沿江的道路幽静深远,我来到岸边的祠堂祭拜梅花。因为梅花盛开,特意带着美酒祭祀,在大雪纷扬中续写新诗。难道我们只是相互娱乐
注释:这是一首赠诗,诗人称赞曾耆英的家风节操在峨岷(即四川),还看到他的子孙们在文字上很贫乏。听说江南有才华横溢的蜀士,不惜奔波冒着寒冷的早晨去拜访他们。 赏析:此首是赞美曾耆英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曾耆英家风节操的赞赏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