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蕃
【注释】 云深不见山:云遮天蔽日,看不见山。见“云深不知处”。 雨密还遮树:雨密,指下着大雨;遮树,雨水遮住了树木。 相见说相思:见面时说彼此都在想念对方。 相思说何处:说什么是自己的思念所在?即“何事秋风悲画扇?”。 【赏析】 《玉阶怨》的首句“玉阶生白露”,就为全诗定下了清冷、寂寞、凄苦的感情基调。“微雨三首”是一首组诗,共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这首诗写一位女子在雨中的所见所感
这是一首酬答之诗。作者在诗中以梅花自比,表明自己虽身处穷困之中,但志向不屈,仍能保持高洁的品格;同时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鼓励。 岁寒谁觅此穷交,(岁寒三友之一) 只有梅花发故梢,(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这里比喻诗人) 我坐多言得穷祟,(多言指多话、好说教) 不应于汝更轻嘲,(轻嘲指轻视、嘲讽) 注释:岁寒三友:松、竹、梅。穷交:穷困潦倒的朋友。故梢:旧树枝。得穷祟:得到穷困的福气。多言
【注释】 频宵:夜深。月:月亮。卧风前:在月光下,躺在清风中。谪仙:指李白。六辈:指唐代诗人李邕。白衣:指隐者。陶令:陶潜,字元亮,东晋末年大诗人,隐居于庐山的东林寺。惠连:南朝文学家谢灵运,字灵运,曾任永嘉太守,后辞官还乡,隐居在会稽的始宁里。南池:指会稽山南面的镜湖。 【赏析】 《寄南安李使君三章·其一》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组诗作品《寄南安李使君》中的第一首诗
微雨三首 其二 大雨若盆倾,小雨如丝乱。 盆覆几时收,丝长何日断。 注释: - 大雨像盆一样倾泻; - 小雨就像细线般纷乱。 - 雨水的覆盖要持续多久才能收回; - 细雨的线条有多长才能被切断。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大雨和小雨的景象。通过对比“盆倾”和“如丝乱”,诗人巧妙地表达了雨水的猛烈与细腻。同时,通过提问形式,引出对雨水持续时间和长度的思考,引发读者对自然现象的深入思考
诗句释义 1 忆昨登门误取知:回忆过去我登门拜访林运使时,因为一些误解而未能真正了解到他的真实想法。 2. 再焉犹复似当时:即使后来再次拜访,感觉和以前一样。这里可能指的是时间流逝,使得与林运使的交往感觉像是从过去延续到现在。 3. 已容尽醉尊中酒:我已经把酒言欢,沉醉在酒中,形容与林运使的欢聚时光。 4. 更辱频询别后诗:林运使频繁询问我的离别后的诗歌创作情况。 5. 落落有怀那得写
刘伯山书来云有施主为造一亭 刘子澄名曰竹溪 索诗为赋二首 其二 今人那有郗嘉宾,为子经营茅栋新。 可待弦歌资乃具,讵须出郭始离尘。 旧诗颇愿穷冈割,后约要容王翰邻。 更唤能诗子欧子,不因对月自三人。 注释与赏析: 1. 今人那有郗嘉宾:这里的“今人”指的是现在的人们,而“郗嘉宾”是指晋代的郗超,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物。诗句的意思是说,现在的人已经没有郗超那样的才华了。 2. 为子经营茅栋新
【注释】 今年:指现在。梅愈去年多:越秀山上的梅花开得比去年更多,我也要催你赶快出发。交情:情谊。岁寒柯:比喻松柏长青。 【赏析】 “此树与君同所植”,是说这棵古木和我的交情是一样的,要像岁寒松柏一样,经得起考验。作者在这首诗中以梅为喻,表明自己对朋友深厚的感情
【注释】 登高有约乃相违,故遣村船逆上溪。 寺与松篁元不隔,路经蓬藋却成迷。 数君放逸仍怀古,老我悲凉况哭妻。 郑重莫逃鸡黍社,又随新月共扶藜。 【赏析】 这首诗是王越卿为客人们在武安之塔上的一次游宴所作,其时王越卿已醉,因而在诗中表现出了豪放的情怀,并把对朋友的关心之情融入诗中,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首句“登高有约乃相违”,是说大家登上高处,本来是约定好一起游览的
注释1:梅开应已多,梅树开花,花已繁多。 注释2:奈慵何,奈何我懒得去扶策(古代一种杖)。 注释3:兴来起,兴致来了,想要出去走走。 注释4:觅墙阴,寻找墙角的树荫下。 注释5:点检无花,仔细查看没有开的花。 注释6:除病柯,除了生病的枝条。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诗人春天赏梅的诗,诗人在春日里闲庭信步,欣赏着美丽的梅花,同时也感叹于自己身体的虚弱
【译文】 臼中捣碎的米,纷纷扬扬,不知该往哪里去。碾成粉状后,又成了一种可以自用的东西。 它不吝惜自己的身躯和骨肉,只为了看到雪后晶莹的冰珠。 它的体用都归结于人力所为,粗精之间,磨制工夫孰优孰劣。 我早就知道,只有你的地方,才能有这种神奇的物品相伴,能伴我一起写诗寄情。 【注释】 臼:舂米的石臼。 纷如:形容众多的样子。 碾成更自治家模:碾成粉末后,又成为了一种可以自用的模型或工具。 霏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