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蕃
【注释】 次韵徐运使送行——这是一首赠别诗。徐运使,即徐渭。 归耕负郭家无牛,手持钓竿何适投——回家耕种时,家里没有牛马,只好用钓鱼来谋生。 长年惨惨集百忧,土牛未肯随猕猴——长期忧愁困扰着自己,却不肯像猴子那样随遇而安。 秋风别家月未钩,弹铗永叹客五侯——秋风萧瑟,明月高悬,我独自在异乡,感叹自己是个客居的官。 吴江枫落曾四愁,行行重到江东州——吴江边的枫树已经落叶了,我曾经为此而忧愁
【解析】 本篇是酬答诗。作者对友人的赠答,用韵工稳,情致深婉,语意清朗。全诗八句,每句五字,押平声真韵,其结构形式为:上联四句三平一仄、两平平仄,下联四句两平一仄、两平平仄。“我今瘦骨立如山”,“君亦童头不能乱”,是上下联的结句,均以叠音词作结,音调铿锵,回肠荡气,令人回味无穷。 【答案】 译文: 回想当初一起追随昏复旦,负郭虽然远但不觉得疲倦。分离之时未觉梦魂疏离,只恨有时音信断绝
【注】 审知:唐末五代南汉国君主刘龚。 章泉竹:指刘龚家产中的竹子。 木枕布衾供易粟:用木枕布被来供给刘龚的生活。易粟:交换粮食。 不自给:指生活上不能自给。 不知荣安取辱:指不知道荣华富贵能带来什么耻辱。 今年谁令起作官:今年谁让我出来做官。 是邦山水足:这里是说家乡的山水足够了。 离索:离散、分离。 是邦:指家乡,即岭南。 黄山谷:指南宋文学家黄庭坚。 细哦:仔细吟哦。 海内流传句
【解析】 此诗首句“达观僧绍”点题。次句“达观僧绍”指僧人宗杲,是苏东坡的好友;次句“元祐年”指宋哲宗年号,苏轼在元祐年间被贬黄州,所以称“老僧”。颔联“庞眉皓首高颊颧”,描写了老僧的形象。颈联“纷然送迎过云烟,解记南归玉局仙”,描写老僧与诗人交往的情况。尾联“嗟哉用心故可怜,那知海内争流传”抒发诗人的感慨:自己用心良苦,却为世人所不齿,真是可笑啊!尾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注释:寄赠给婺州喻良能(叔奇),没有像白色的大地那样明亮,却用它来作买卖人。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喻良能(叔奇)的赞美,称赞他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却有着内在的光明和才智,能够用他来代替那些只会负贩的人。诗中通过对比白地光明锦与人间负贩材,突出了喻良能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希望人们能够拥有像喻良能这样的内在品质
成父来自玉山,审知有送行诗且以见及次韵: 成父是唐朝人,名叫李峤,曾任中书舍人。他曾在唐玄宗时担任过中书舍人等职,后来被贬为睦州司马。睦州位于现在的浙江淳安一带。 思君一夕或三起,诗卷曷从来眼里? 我思念你,有时一天能想起三次。我的诗卷里怎么会突然出现你的诗句呢?这里的“思君”指的是作者思念朋友的心情。 骤疑笑语接秋窗,不悟江山隔吾里。 突然之间,我以为你在秋天的夜晚里与我交谈
【注释】 1. 审知索彦博:唐代诗人。2. 钓思:以钓鱼为乐。3. 粟:指谷物,泛指粮食。4. 胡为:为何。5. 计:谋略,计谋。6. 南州徐孺:东汉末年名士徐稚(或作徐元直)。7. 江东文度:东晋名士谢安(或作谢玄)。8. 荆州:地名,今湖北江陵一带。9. 五君:泛指五位才子。10. 竹林:即“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文人的雅集。11. 金谷:指代金谷园,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园林
寄刘叔骥兼索远斋伯瑞苕溪往来非不款,何山道场况非远。 如何着脚竟无缘,孤我平生看山眼。 刘郎生长在溪山,吸光饮绿岁月闲。 不惟人作晋宋样,更觉诗参简远间。 向来稍得相酬唱,别后阙然难屡枉。 况今结束事西浮,那可无诗道遐想。 远斋视我犹其子,伯仲视我乃其季。 傥能俱寄绝妙辞,更约髯参并表弟。 注释: 1. 苕溪:浙江长兴县南的苕溪。往来:指诗人与刘叔骥之间的交往。 2. 何山道场:即何山寺的道场。
【注释】: 1. 往年敌来如破竹,九州泛若浮海粟(ji)--往年敌人来势凶猛,就像劈竹子那样轻易。形容敌军来势之猛,像破竹一样,势不可挡。 2. 郑公仗节守冯翊,毅然可杀不可辱(jué)--郑公手持符节守卫冯翊,他的意志坚决,宁可被杀也不愿受辱。 3. 飘流南浮适兹里(zǐ),平生行事耳目熟--我四处漂泊向南,现在终于回到了家乡。一生做事都记得清楚、熟悉。 4. 几回下马过其坟
【注释】孝显:诗人自称。沙溪:地名。英英行空山:洁白的白云在高高的青山上空飘荡。矫矫去复还:白鹭振翅高飞后又返回原地。骤来:突然而来的雨。却小住:雨势稍缓时停留下来。树色全绿或半殷:树木的颜色是深绿或浅绿。殷:深红色,这里指绿色。茅三间:茅草盖着的三间房屋。舂声未断横炊烟:打谷子的声音还在耳边回响,家家户户的炊烟已经升起。刈禾虽阻得治圃:虽然收割了稻子,但可以到地里种菜。造物所惠无一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