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堉
崇丘四首其四 鉴赏 探讨古代诗歌艺术之美 1. 原文及注释 - 原文:鸟兽鱼龙,咸遂其性。积善之家,必有馀庆。 - 注释:该句出自明代诗人朱载堉的诗《崇丘》中的第四章,表达了一种哲理思想,强调万物各得其所,自然生长,同时指出积善之家必能收获丰厚的福报。 2. 诗句释义 - 注释:此句通过描述鸟兽、鱼龙的自然特性和积善之家的福祉,展现了一个和谐与回报共存的自然哲学观。 3. 赏析 - 赏析
【注释】 由仪四首:这是《尚书大传》中《洪范》的篇目,共有四篇。 维物有则:指自然界万物都有规律。 维民秉彝:指人民都遵循本性。 好斯美德:喜爱这种美德。 由此令仪:指以这种美德作为准则。 上和下睦:指上下相亲相敬,和睦融洽。 皞皞熙熙:形容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兴旺。 【赏析】 《诗经·小雅·北山》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之句,意在颂扬周王朝的广大疆域及统治的合法性
【注释】 肃肃:形容仪容严整。 令仪:《周礼》有“令尹”,为掌管礼仪的长官,故称。 秩:秩序,条理。 伦:常理,道理。 率:遵循,奉行。 性:性情,本性。 道:原则、方法。 修:遵循,实行。 【赏析】 此诗四首,这是第一首。 “肃肃”是庄重的样子,这里指君子严肃的仪容;“令仪”是《周礼》中的官名,掌礼仪,这里借指君子。“君子由之”,君子就是以这种仪容行事,即“君子威仪”。 “秩秩”意思是井然有序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君令臣恭,父慈子孝。 夫妻相敬,兄弟相好。 惠于朋友,无德不报。 注释: - 君:指君主或长辈。 - 臣:指下属或晚辈。 - 父:指父亲或长辈。 - 慈:慈爱,爱护。 - 子:指儿子或晚辈。 - 妻:妻子。 - 夫:丈夫。 - 兄弟:兄弟姐妹。 - 惠:恩惠,好处。 - 德:道德,品行。 赏析: 这首诗是《由仪四首》中的第三首,主要讲述了君臣、父子、夫妻
注释: 何谓彝伦:什么是伦理道德。彝伦指传统的道德规范。
崇丘四首·其二 朱载堉诗作鉴赏与解析 崇丘四首·其二,是明代著名音乐家、天文学家及音乐理论家朱载堉的一首杰作。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积淀,也体现了其对宇宙和自然法则的独特见解。 诗句原文: 卷石积多,其形嵯峨。 勺水积久,势若江河。 译文注释: 卷起的石头积累得很多,它们的形态如同高山一样巍峨壮观。 勺口的水积聚久了,它的力量就像江河一样浩荡无边。 赏析:
【注释】 崇丘:地名;四首:诗篇的篇名;靡(mǐ)所不足:没有什么东西是多余的。靡:无,没有;积善之家,必有馀福:积累好德之家,一定有剩余之福。 【译文】 藏匿财宝财物,没有什么是不足够的。 积累善行之人,必然有福气。 【赏析】 本诗通过描写“积善之家”与“积恶之家”的贫富悬殊对比,强调了积善的重要性。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积善积德的赞美之情。
【注释】 崇丘:高大的土山。 积土成高:堆积土山,使之成为高峻的山峰。 相彼大海:相对于那浩渺的大海。 积水成涛:积聚水浪,形成波涛。涛,大波浪。 【赏析】 《登高》是一首描写秋景和抒发诗人登高远眺的诗作。首联写仰望崇丘之高,堆土成峰;次联写俯瞰大海之阔,积水成涛。两句对仗工整,气势雄浑,意境高远。“瞻彼崇丘,积土成高”二句,写诗人登临高处所见所感。诗人站在高处放眼四望,只见层层叠叠的崇山峻岭
我们来逐句翻译这首诗: 1. "习习景风,甘雨其蒙" - 这两句描述的是微风轻拂和甘甜的雨水滋润的景象。 2. "醴泉泄泄,玉烛融融" - 这两句则描绘了清澈甘甜的泉水溢出以及明亮如玉的烛火闪烁的画面。 我们对每句诗进行注解: - 习习:形容风轻轻吹过的样子。 - 甘雨:指雨后甘甜的雨水。 - 其蒙:这里可能指的是被雨水滋润覆盖的场景或者感觉。 - 醴泉:通常指甜美的泉水
注释: 寒暑以序,雨旸以时。百谷用成,庶绩咸熙。 寒暑有序,雨旸及时。百谷成熟,各种事业都很繁荣。 赏析: 此诗为《诗经》中的《国风·豳风》篇名。这首诗主要描写了自然气候的变化对农事活动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丰收景象。 首句“寒暑以序”,意思是说寒冷和炎热的更替有秩序可循。接着第二句“雨旸以时”,意思是说雨水和阳光按时到来。这两句诗描绘出了一幅四季变化、农时适宜的画面,给人以美好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