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性夫
昏昏水气吐玄云,自是先生笔有神。 不洗从来姿媚态,可怜北面卫夫人。 注释: 昏昏:形容天色昏暗,也比喻模糊不清或混乱不明的样子。 自是:本来就是。 先生:这里指作者自己,自称。 不洗:不卸妆,不改变原来的面貌。 姿媚态:指女子的姿态和容貌。 可怜:可惜,值得怜悯的。 北 面:指古代妇女的装束方向,此处泛指女子。 卫夫人:指的是汉代著名的书法家、音乐家蔡邕的妻子梁鸿
【注释】 棨榈:落叶乔木,叶有齿。 枇杷(pí pá):枇杷树。 黄鹂:黄莺。 未出:没有出来。 白酒:指酒。 君小停:你稍稍停留一下。 赏析: 留客:挽留客人。 第一句是写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风、叶、烟等景物,营造了一个凄清的秋夜气氛。 第二句是写人、物、情,诗人以枇杷子成熟时的景象来比喻自己的心境。 第三句是写景、写物、写事,诗人以黄鹂反复呼唤而自己未能出来的情境
《九日登抱螺峰呈同游》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的一首诗。下面是这首诗逐句释义: 莫放龙山旧醉豪,西风辇路暗蓬蒿。 【注释】莫放:不要、别让;龙山:指代自己曾经游历过的地方;旧醉豪:过去饮酒放纵;辇路:皇帝的车驾行经的道路;蓬蒿:蓬草和蒿草,泛指杂草。 目穷千里应惆怅,赖得螺峰不甚高。 【注释】目穷千里:形容视线所及之处极其辽阔;惆怅:心情不悦;螺峰:抱螺峰,位于江西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
注释:喧啾的百鬼俯瞰着高高的明堂,寂静的朱门荒草丛生。斗大山中的茅屋好,日长倚枕听松声。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归隐后所作。诗中描写了诗人在深山之中隐居的生活。首句用“喧啾”形容群鬼,以“瞰高明”写其位置之高;次句以“寂历”形容朱门,以“野草生”写其荒凉破败;三句以“斗大山”写其所在之地,以“茅屋好”写其简陋舒适;四句以“日长”写其生活状态,以“欹枕听松声”写其闲适惬意。全诗语言质朴自然
注释: 书无闷寮 其四:诗的第四句,意思是在书房中与客人清谈时,妙语如神,舌干口燥。 对客清谈妙入神:与客人清谈时,妙语如神。 舌乾时与供先春:口干舌燥,就给客人准备茶水。 东州:指洛阳一带,古都所在。 北门雁:比喻书信,也指书信往来。 一语不须来溷人:一句话也不用来扰乱别人的心绪。 译文: 在书房里与客人清谈时,妙语如神,口干舌燥就给客人准备茶水。 春天的燕子飞得很高,而书信往来频繁
【注释】: 莲花市:即“莲市”。 红烛三更桃叶歌:指桃叶渡的夜歌,相传为南朝宋时歌女苏小小和歌伎叶法善所唱。 候馆羁人眠不熟:意思是说驿站里的人因为思念家乡而难以成眠,形容旅途劳顿。 梧桐窗下雨声多:用梧桐树叶作窗饰,雨打梧桐的声音听起来分外凄凉。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赴任途中经过苏州时所作。 首句“春风十里莲花市”,描绘了一幅春风吹拂着十里莲花盛开的繁华景象,营造出一种欢快、热闹的氛围
避梦 困热依然梦不闲,起蒙絮帽待更阑。 矮梅窗下清如水,淡月笼霜雁影寒。 注释: 1. 避梦:避免被梦境打扰。 2. 梦不闲:梦中没有闲暇的时间。 3. 起蒙:开始时,准备起床。 4. 絮帽:用棉絮做成的帽子。 5. 更阑:更半夜,夜深时分。 6. 矮梅:矮小的梅花。 7. 窗下:窗户旁边,室内环境。 8. 清如水:清澈得像水一样。 9. 淡月:淡淡的月光。 10. 笼霜:笼罩着霜。 11.
注释: 书无闷寮 其二:指书屋。风雪萧萧席作门,奴星急把柳车焚。 译:风雪交加,书屋的席子被用作了门;仆人急忙烧掉了柳树做的车子。 奴星急把柳车焚:奴星是古代一种星名,这里用来形容仆人。柳树做成的车被烧掉,可能是因为天气寒冷,主人没有时间去修理。 脐中红炷两三日,坞里黄金十万斤:脐(腹部)里点燃了红色的蜡烛,燃烧了两三天;山坞里的黄金堆积如山。这里的“脐”和“坞”都是比喻,指书籍的收藏之地。
诗句输出 为爱听琴亦此来,道香庭院得徘徊。羽仙羞种桃花看,一味湘兰绕屋栽。 译文输出 我喜爱听琴,也来到此处,庭院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让人流连忘返。道士们羞于种植桃花,只种了满屋的湘兰。 注释说明 - 为爱听琴亦此来:因为喜欢音乐而来到这里。 - 道香庭院得徘徊:庭院中的香气使人留连忘返。 - 羽仙羞种桃花看:道士们因害羞而不敢种植桃花。 - 一味湘兰绕屋栽:整个房间被湘兰环绕。 赏析
注释: 书无闷寮 其一:在没有闷闷不乐的时候,我找到了一个乐趣。 硎谷冬瓜幸未生,尚堪松下抱遗经。:硎谷的冬瓜尚未发芽生长,仍然可以抱着遗留下的经籍。 春秋断烂无人读,一点寒灯老眼青。:春秋时期的典籍已经破烂不堪,没有人来阅读,只有一盏昏黄的灯火陪伴着我苍老的眼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苦的环境中仍保持着对书籍的热情和执着。首句“书无闷寮”表达了诗人在没有烦闷时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