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放龙山旧醉豪,西风辇路暗蓬蒿。
目穷千里应惆怅,赖得螺峰不甚高。

《九日登抱螺峰呈同游》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的一首诗。下面是这首诗逐句释义:

莫放龙山旧醉豪,西风辇路暗蓬蒿。
【注释】莫放:不要、别让;龙山:指代自己曾经游历过的地方;旧醉豪:过去饮酒放纵;辇路:皇帝的车驾行经的道路;蓬蒿:蓬草和蒿草,泛指杂草。
目穷千里应惆怅,赖得螺峰不甚高。
【注释】目穷千里:形容视线所及之处极其辽阔;惆怅:心情不悦;螺峰:抱螺峰,位于江西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为抱石山的主峰。

译文:
不要让自己像过去一样在龙山饮酒放纵,秋风已经吹过辇路四周的草丛。眼前的景象如此广阔,让人不免感到有些惆怅,但幸好抱螺峰并不太高,不至于让人感到绝望。
赏析:
辛弃疾是一位豪放派词人,他的作品多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人民生活的同情,以及他的英雄气概。这首《九日登抱螺峰呈同游》就是一首表达他对自己政治生涯中遭遇挫折的感慨之作。
诗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放纵饮酒的悔恨,以及对于秋风经过的皇宫御道周围草木丛生的荒凉景象的感伤。这里“莫放龙山旧醉豪”中的“莫放”表示“不要”,而“龙山”则是指诗人曾经游赏过的名胜之地,这里的“旧醉豪”则是诗人过去的豪放行为的象征。诗人通过这样的自我批评,表达了他对自己曾经的放纵行为的反思。
诗的第三句又转换了场景,从个人的情感转移到了自然景观的描绘上。诗人用“目穷千里应惆怅”来描述自己的视野之广,似乎想要借此传达出一种对于世界广阔无垠的震撼和感慨。然而,“惆怅”一词却在这里显得有些矛盾,因为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悲伤或失落,而是以一种较为含蓄的方式,暗示了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的第四句给出了解答,“赖得螺峰不甚高”。这句中的“赖得”可以理解为“幸亏”、“幸好”,而“螺峰不甚高”则可能是在说,尽管自己所处的环境并不理想,但是抱螺峰的高度并不高,这给了诗人一线希望。这里的“螺峰”指的是抱螺峰,一个位于江西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的地方。
这首诗体现了辛弃疾在政治生涯中历经挫折后的反思与释然,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文人的豁达胸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