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师道
【赏析】 此诗作于元末明初。作者以南阳高武宣王为对象,歌颂其威震四方的功绩和忠贞不移的高风亮节,并以此自勉、自励。全诗八句,每四句一组,共四组。 首句“观南阳高武宣王诰词”,点明题旨。接着写南阳高武宣王的赫赫战功和崇高威望。他历数归真主,即顺应天命;英雄起壮年,指他年轻时就立下大志。“挺身辞汝蔡,仗剑走幽燕”,写他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的战斗生涯。“武略纷谁敌,神锋奋独先”
金华观分得琴字 春日晏,即日开始住宿,在云间登高岑。 获从胜友俱,遂此物外心。 月窟探万仞,临渊测重阴。 盘坐白石台,长啸青栎林。 莫探虚皇居,急雨含萧森。 松风飞淙合,终夜凄笙琴。 何能发孤咏,千载同遗音。 注释: 金华观:金华观是道观名,位于浙江省金华市。 践宿期:按照约定的时间住宿。 陟高岑:登山或攀登高峻之处。 物外心:超脱世俗的心态。 探万仞:探索万丈之深。 重阴:重重的阴暗。 盘坐
【注释】 剡渚推冰纸:用剡溪的水来磨墨,制作成洁白如冰的纸张。并州剪水刀:用并州的剪刀剪出像流水般的花纹或线条。轻明新雅制,丽巧极纤毫:形容灯花的制作既轻巧又新颖,工艺精细至极。 不让琉璃贵,浑疑锦绣韬:不认为这种装饰贵重到可以和琉璃媲美,而怀疑它如同锦缎一样华丽。皱纹萦细縠,叠缕引长缫:指灯花上的纹路曲折盘旋,犹如细薄的丝织品。 花草形相错,鹓鸾势欲翱:指花朵与花草交错排列
江南木叶飞,江北百草黄。 风烟澹莽苍,怅望川途长。 注释:秋天的江南树上飘落着落叶,江北的草木已经枯黄。四周的风景在风中显得更加朦胧和宽广,我站在这茫茫的秋野上,看着远方的道路,心中不免生出无限的愁思。 寒鱼聚其群,鸿雁忽成行。 俯仰念时物,索居耿凄凉。 注释:寒冷的时候,小鱼聚在一起取暖,大雁忽然排成人字形向南飞去。抬头看天空,低头看地面,我不禁想到这些时事,自己一个人住在这荒凉的地方
【释义】 这是一首伤春之作。首句写征人不回,次句写自己无心打扮,末句以冬青树喻征人,暗寓思妇对征人的深情,表达了诗人因征人远去而引起的无限感伤之情。 【注释】 南国:南方。征人:外出从军的人。 去不归:指征人远征不归。 春妍:春天的美好景色。懒著:懒得梳妆。旧时衣:过去的衣服。 门外:家门之外。冬青:常绿灌木,叶四季不凋。花四时常开。这里借指春天的美景。 飞:随风飘动。 【译文】
李龙眠莲社图 远公庐山下,手种玉色莲。 清修香火社,杂还山林贤。 龙眠弄笔墨,貌出晋宋前。 横桥虎溪水,古木东林烟。 须眉策遗老,瓶磬趺枯禅。 石坛花雨落,稽首西方仙。 休吟散梵帙,风炉荐寒泉。 矫矫靖节翁,归心赴斜川。 分手溪上笑,攒眉社中缘。 淋浪漉酒巾,篮舆摇醉眠。 止饮谅匪难,耻受异教牵。 空山旧行迹,寂寞馀千年。 竟令妄庸儿,慑诱纷相传。 掩卷心茫然
【注释】会稽:今浙江绍兴市。清朝:这里指宋朝,宋显夫为官清正。尚书:指张诚夫。中秋五首:指张诗中的《中秋月》、《中秋夜思》、《中秋对月》、《中秋寄远》、《中秋忆旧》。兼善侍郎:即张方平,曾任吏部侍郎、参知政事。达兼善侍郎诗:指张的诗作。次(zú):跟随,依序写下来。 【赏析】这首七绝是一首应制作品。作者在中秋之夜,面对明月,想起了他的友人张方平,写下了这首诗。 首句写景。“会稽太守出清朝”
诗句解析: 1. 子昂兰竹图:这里的"子昂"可能指的是诗人的字或号,而"兰竹图"则是指以兰花和竹子为主题的画作。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兰花和竹子常被用来象征高洁的品格和坚韧的品质。 2. 湘娥清泪未曾消:湘娥是中国神话中的一位女神,她因爱恋湘江的美景而流泪,这里用以比喻诗人对故乡或爱人的思念之情。"清泪未曾消"意味着这种情感已经深深地刻在诗人的心中,无法抹去。 3. 楚客芳魂不可招
注释: 官烛风帘彻夜明,屋高人醉易寒生。 不知卧听萧萧雪,何似山窗洒竹声。 官烛(指蜡烛):官府中的灯火。 风帘:风摇动的窗帘。 屋高:屋子高大。 人醉:人醉酒。 寒生:寒冷起来。 萧萧:形容风声,也形容落叶声。 何似:哪里像。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私试中所作的,题目是《十一月十二日崇文阁下私试二十三日出和张仲举》。诗中描绘了一幅夜晚的场景,通过对比不同的声响,表达了自己对于不同声音的偏好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书卷囊衣共一车”:“书卷”指的是书籍,而“囊衣”是指包裹书籍的布袋或包袱。这里形容随行的不仅是书本,还有承载这些知识的行囊,意味着学问与智慧一同前行。 - 关键词:书卷,囊衣,共(一起) - 注释:书籍装在布袋里,一同随行; - 赏析:体现了对学者的尊重和对其学识的认可。 2. “出关千里漫风沙”:“出关”指离开京城或某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