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烛风帘彻夜明,屋高人醉易寒生。
不知卧听萧萧雪,何似山窗洒竹声。
注释:
官烛风帘彻夜明,屋高人醉易寒生。
不知卧听萧萧雪,何似山窗洒竹声。
官烛(指蜡烛):官府中的灯火。
风帘:风摇动的窗帘。
屋高:屋子高大。
人醉:人醉酒。
寒生:寒冷起来。
萧萧:形容风声,也形容落叶声。
何似:哪里像。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私试中所作的,题目是《十一月十二日崇文阁下私试二十三日出和张仲举》。诗中描绘了一幅夜晚的场景,通过对比不同的声响,表达了自己对于不同声音的偏好。
首句“官烛风帘彻夜明”,描述了夜晚官家的烛光和风摇动的窗帘,使得整个屋子明亮如昼。这里“官烛”、“风帘”都是描写环境的工具,而“彻夜明”则传达了整夜明亮的感觉。
接下来一句“屋高人醉易寒生”,则是说因为屋子里的人太多,使得空气变得寒冷。这里的“人醉”指的是屋子里的人们喝醉了,而“寒生”则是指因为人多而产生的寒冷感觉。这句诗描绘了一个由于人们过多而产生的寒冷场景。
第三句“不知卧听萧萧雪”,诗人不知道在睡觉的时候,听到了外面飘落的雪花声音。这里的“萧萧”形容雪花落下的声音,而“卧听”则描绘了诗人正在睡觉的情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外面飘落的雪花的好奇和倾听。
最后一句“何似山窗洒竹声”,则是将前面听到的雪花声音与山间竹子的声音进行了对比。这里的“何似”表示比较,“山窗洒竹声”则是描述山间竹子被风吹过的清脆声音,而“洒竹声”则是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声音。
整首诗通过对比不同的声响,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同声音的偏好。同时,通过描绘夜景、饮酒、雪景等画面,增加了诗歌的诗意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