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师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次韵张仲举助教上京即事四首》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海波填碧涌金鳌,当日经营得俊髦。 这句诗的意思是:“大海的水填满了碧绿的海水,就像金色的鳌鱼在涌动。”这里,“填”字形象地描述了海水的汹涌澎湃,仿佛要将整个大海都填满一般。而“海波”则是指大海的波浪,“碧”则形容海洋的颜色,“填”字的使用更是增强了这种动态感。“涌金鳌”则是一种夸张的表达手法
【注释】 亭障:指营垒、哨卡。连山:连绵不断的山峰。杳茫:形容遥远。毡车: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所乘车辆,用毛皮包裹车轮,形似毡毯。雕盘:形容秋天云彩的洁白。管吹羌:即羌管,一种乐器的名称。桑干水:在今河北省北部。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 【赏析】 这首诗是王叔善为友人王定国送别而作。王定国因被贬到并州(今山西太原),故作此诗以抒怀。首二句写景,描绘了一幅塞北壮阔苍凉的图画,三、四句抒情
【注释】 九月初旬:农历九月的第十天,指重阳节。 临清:古水名,位于今山东省临清市。下陵州:指黄河下游的黄陵县一带。在古代,黄河以北地区被称为北土,以南为南土,故称“北土异南方”。 谁云:谁说。一说为“孰云”,即“何云”。 晴暄(xūn):晴朗温和。暄,温暖。 殒霜(yǔn shuāng):降霜。 河水浑黄:河水混浊不清。 浓绿:深绿。两堤:河岸两边。 象:同“祥”,预兆。农亩:田地,指丰收之年
《次韵张仲举助教上京即事四首·其二》是元朝时期吴师道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大驾时巡镇北庭的壮丽景象,展现了皇风万里畅威灵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和对个人经历的感慨之情。接下来,将逐一解读这首诗: 1. 诗句原文: 大驾时巡镇北庭,皇风万里畅威灵。 有年太史仍书雨,卜日祠官已祭星。 白草黄云秋漫漫,朱楼翠树晚冥冥。 南归却作滦阳梦,应是平生旧所经。 2. 译文: 皇帝的大驾临幸边陲
【诗句释义】 穿云渡水百盘回,身在青红锦绣堆。 野老怪人冲雨过,牧儿疑我看花来。 山林自足平生志,州县元非健吏才。 但得翳桑无饿者,不妨归卧守蒿莱。 【译文】 穿越云层,渡过溪流,山间盘旋如百回之曲,我身处青葱繁花之间。 野老惊讶地看我冲雨而来,牧童疑惑地看着我仿佛是在看花。 山林自能满足我的生平志向,州县并不需要强健的吏才。 只要庇荫桑下没有受饿的人,我可以安心地回去守护那些蒿草。
【注释】 和芊希曾宪史韵二首 其一:高步青霄计未差,征途祇暂走尘沙。烟波江上吟芳草,风雨城东看落花。揽辔欲追千载士,扣门肯向五侯家。遥知斋阁清无事,满架残书整复斜。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赴任途中,与友人相送之作。 首联“高步青霄计未差,征途祇暂走尘沙。”意思是说,我志向高洁,抱负不凡(青云直上),但是,我的仕途却并不顺利(计未差)。我踏上征程,只走了一段短暂的路程
【注释】: 重午:指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京华:指京城。一寸心情万里家:形容对家乡的思念之深,如同千里之隔。楚些:古代楚国的一种民间乐曲,这里代指楚地。戎葵:一种植物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端午节时所写,表达了诗人在端午佳节之际对远方家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首句“今年重午住京华”,诗人以“重午”为题,点明了时间,也表达了自己身处他乡,怀念家乡的心情。 第二句“一寸心情万里家”
【注释】: 1. 至大庚戌黄君晋卿客杭:指公元1350年,黄晋卿在杭州做客。2. 与邓善之翰林黄松瀑尊师儒鲁山上人会集赋诗:在杭州与邓善之、黄松瀑尊师儒鲁山上人聚会作诗。3. 今至正辛巳晋卿提举儒学:到了公元1361年,黄晋卿担任了儒学提举的官职。4. 张伯雨尊师高丽式上人会:与张伯雨尊师高丽式上人聚会。5. 重和前诗上人至京以卷示因写往年所和重赋一章:重新写了《重和前诗》给上人
注释: 平生忤俗苦无朋,心事萧然有发僧。 作吏祇师三尺法,读书肯负十年灯。 空持璞玉嗟谁赏,误落樊笼去未能。 梦忆金华三月暮,踏云穿雨上崚嶒。 翻译: 我一生都与世俗格格不入,孤独地生活着,心里只有那些僧人。 当官只是遵循法律,而读书则不愿意辜负十年的辛勤努力。 空握着未被赏识的宝玉叹息无人欣赏,却误落入樊笼而不能自拔。 在梦中思念金华山三月的景色,我渴望穿越云层和风雨攀登陡峭的山峰。 赏析:
【注释】 稽亭山:在今浙江金华。三洞:指天门、三天门、飞霞观三洞天(道教名山)。 物色同:景物相类似,这里指游人众多。 拔地:形容山高。 映空:指山峰高耸,直插云天。 混沌:古代神话中指天地未分时的状态,这里比喻不知凿山开道的年代。 直恐:恐怕。神仙:道教传说中有三位神仙住在天门山上,即赤松子、王乔和安期公。 归隐:隐居。 清游:闲适愉快的游览。堕梦魂中:指梦中还萦绕着这清游的情景。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