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师道
【注释】 万里长风:万里,极言距离之远;长风,指强劲的风。 江干:指长江边,泛指江南地区。 乾坤:宇宙,指天地、四方。 清气:清新之气,也指政治清明的社会风气。 关塞:古关隘要塞。 太行:指太行山。 燕阙:燕京城楼的宫门。这里泛指京城。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 【译文】 千里万里的大风从马蹄中卷起,长江岸边的旧居隐逸之地掩闭了闲散的门扉。 天下万物在四季之中随时变换着生机,关塞上征尘滚滚
吴师道的《赵子固画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中通过精细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观。下面是诗句及译文: - 诗句原文: 千树西湖浸碧漪,醉拈玉笛绕花吹。 祇今无限凄凉意,留得春风雪一枝。 - 译文: 西湖边的树木郁郁葱葱,湖水清澈,仿佛被碧波轻抚。我沉醉于笛声中,轻轻地在花丛中吹奏。如今的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凄凉之意,只希望春天的风能带来一些暖意
诗句释义: 1. 东风绿水动微波:“东风”指春季温暖的风,“绿水”形容江水颜色碧绿,“动微波”描绘江水波动的细微景象。 2. 晚泊滩头理钓蓑:“晚泊”表示船只在傍晚停靠在岸边,“滩头”指的是河边的浅滩,“理钓蓑”是指整理钓鱼用的蓑衣等装备。 3. 唤起江湖昔年梦:“唤起”意为重新激起,“江湖”代指广阔的水域或世界,“昔年梦”指的是过去的梦想或回忆。 4. 一帆寒雨听渔歌:“一帆”指船帆
【诗词】 次韵张仲举助教上京即事四首 其四 孔鸾敛翅久盘回,延阁穹崇际复开。 四海宣文千载仰,两生接武一时来。 紬书共启缄金匮,持笔行登视草台。 努力深期报知己,明时肯负出群才。 【注释】 1. 孔鸾:指孔子的弟子颜回,字子渊,号云乐,鲁国昌平乡人,孔子的学生。 2. 敛翅:收敛翅膀,指隐居或退隐。 3. 盘回:盘旋,回旋。 4. 延阁:古代建筑中用来接待宾客的大厅。 5. 穹崇:高耸,雄伟。
【注释】闻危太朴(1305—1378):字伯温,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王叔善:人名。宣文阁(guǎn):官署名。宋时置,在中书省,掌进经史之属。元代改为翰林国史院。检讨官名,明清时为编修官的通称。 【赏析】此诗前二首写边塞风光,以“阴山”起兴,写景如画。三、四两首写边地人民生活和风俗民情,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首联写阴山分脉自昆仑,北门绵延。阴山是东西走向,东接辽河,西接内流河
【注释】: 危太朴(725--806),唐代诗人,字景云,华州华阴人。唐玄宗时,官至中书舍人。后因事被贬为道州刺史。王叔善(?-约820),唐代诗人,字子安,洛阳人。初以门荫入仕,官至左拾遗、翰林学士等职。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之作。首联说,我来到长安,是因为我听到了危太朴的“两都赋”和王叔善的《宣文阁诗》这两篇作品而作此诗的。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下面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两点来展开的
这首诗是作者在收到柳待制晚归的消息后,应其请求所作。诗中描绘了柳待制的归来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敬意和赞美之情。 首句“庭松吐焰引凌霄”,描述了庭院中的松树燃烧着火焰,犹如直上云霄一般。这里的“吐焰”形象地描绘了火焰的喷发,而“引凌霄”则暗喻柳待制的地位崇高,如同直上云霄的松树一般。 第二句“露井银床冻不消”,则进一步描绘了庭院的景象。露井中的水银床因寒冷而冻结,但这并不影响其美态
注释:柏贡,地名,指柏树茂盛的地方。荆州,古地名,今属湖北省。任土风,任凭土地的自然环境生长。汉阳遗树,指汉代在汉阳(今武汉市汉阳区)栽种的柏树。尚葱茏,依然郁郁葱葱。休夸此是亲曾植,不要再夸这些树木是皇帝亲自栽的。四海青青尽禹功,天下万物都因大禹治水之功而繁茂。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汉阳遗留下来的柏树,赞颂了古代大禹治水的功绩,表达了作者对大禹的敬仰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次韵张仲举助教上京即事四首》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海波填碧涌金鳌,当日经营得俊髦。 这句诗的意思是:“大海的水填满了碧绿的海水,就像金色的鳌鱼在涌动。”这里,“填”字形象地描述了海水的汹涌澎湃,仿佛要将整个大海都填满一般。而“海波”则是指大海的波浪,“碧”则形容海洋的颜色,“填”字的使用更是增强了这种动态感。“涌金鳌”则是一种夸张的表达手法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然后结合注释和重点字词进行理解和分析,最后组织答案。 此诗为作者上京途中的即事之作,首联以写景起兴,颔联描写了京城中车马盈门,人山人海的盛况;颈联写在滦水河畔歌呼载道,夜驰黑山;尾联则点明此行的用意是表达对世祖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