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障连山入杳茫,毡车如雪谩沙场。
雕盘天际秋云白,雁去关南木叶黄。
独客应怜冠戴楚,闲愁无奈管吹羌。
归来若度桑干水,莫忘并州是故乡。
【注释】
亭障:指营垒、哨卡。连山:连绵不断的山峰。杳茫:形容遥远。毡车: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所乘车辆,用毛皮包裹车轮,形似毡毯。雕盘:形容秋天云彩的洁白。管吹羌:即羌管,一种乐器的名称。桑干水:在今河北省北部。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
【赏析】
这首诗是王叔善为友人王定国送别而作。王定国因被贬到并州(今山西太原),故作此诗以抒怀。首二句写景,描绘了一幅塞北壮阔苍凉的图画,三、四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亭障连山入杳茫”,写塞外景色。
“毡车如雪谩沙场”,说敌军的车马,如同飞雪一般,驰骋在战场上。
“雕盘天际秋云白”一句,写秋高气爽时,天空中飘浮的白云。
“雁去关南木叶黄”,写大雁南飞,关南的树木都染上黄色了。这两句是全篇的警策之语。它不仅形象地刻画出塞外风物的特点,而且有力地表现了塞外景物的特征。
“独客应怜冠戴楚”,说自己作为客人,很可怜像楚地人那样戴着帽子。
“闲愁无奈管吹羌”,说闲愁无奈何,只好听羌笛声。
“归来若度桑干水,莫忘并州是故乡”,最后两句,写朋友归途经过桑干河,不要忘了并州的家乡。
王叔善这首诗,虽写得雄浑苍凉,却有情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