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师道
【注释】 稽亭山:在今浙江金华。三洞:指天门、三天门、飞霞观三洞天(道教名山)。 物色同:景物相类似,这里指游人众多。 拔地:形容山高。 映空:指山峰高耸,直插云天。 混沌:古代神话中指天地未分时的状态,这里比喻不知凿山开道的年代。 直恐:恐怕。神仙:道教传说中有三位神仙住在天门山上,即赤松子、王乔和安期公。 归隐:隐居。 清游:闲适愉快的游览。堕梦魂中:指梦中还萦绕着这清游的情景。 【赏析】
译文 我的眼睛疾病由柳道传和张子长赠送的药物而得以缓解。 生活五十年,我很少嗜好,也很少生病。 上天赋予我两只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清净明亮。 前年左眼出现翳障,红色脉络突然出现,交错横生。 我仔细研究原因,发现不是五色所致。 我学习书信,这是长期以来的习惯,也是我的本性。 虽然这两种事情都很重要,但我并没有因此导致这些病症。 我从来不喝酒,即使杯勺勉强应酬也无所谓。 积累的毒害根在胃肠
【解析】 此诗为七言律诗,共八句。首联“空云黯淡青鳞斜,月色惨惨黄铺沙。”写秋夜的景色,暗喻诗人的心境。颔联“九天青女曳裾带,笑抛珠露成飞花。”写天上仙女轻歌曼舞,把珍珠洒落下来,化为花瓣飘落人间。颈联“僵禽淅飒动庭竹,城上啼乌怨如哭。”写秋天的寒鸦在庭院中凄切地鸣叫,城上的乌鸦也发出哀伤的叫声。尾联“烛龙破梦惊晴光,酒波暖滟酥花香。”写秋夜的雨过天晴后,月光下,蜡烛燃烧发出的幽光
李唐祚中微,刑臣执其柄。 贤良褒然来,一策骇群听。 事机戒不密,昌言毋乃病。 吾职非近臣,陈义固当正。 为时吐忠愤,誓不顾躯命。 同游虽厚颜,得失非所竞。 滔滔徇曲学,胡不愧元圣。 □□辟祠宗,名教系邦政。 居庸峭摩天,过者竦深敬。 【注释】: 1. 李唐祚:唐朝皇帝李唐的年号。 2. 刑臣:指朝廷大臣。 3. 贤良:品德高洁的人。 4. 贤良褒然来:品德高尚的人被表彰而来。 5. 一策骇群听
昌平官道傍,卧碑何壮伟。 有唐营府督,怀圭姓朱氏。 卢龙昔强藩,巨孽所根柢。 尔胤泚与滔,逆气粤有始。 眈眈元相国,肆笔方述纪。 宁知两月后,口袜不贷尔。 千载托斯人,遗臭同一轨。 荒坟莽芜迹,石兽相攫倚。 双螭已插地,文字未残毁。 徒令行路者,唶唶嗟僭侈。 圣贤树功德,金石无溢美。 末世乃济奸,事定有公是。 奈何极穹崇,来者纷未已。 留此惩不忠,并以愧谄子。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昌平官道旁边
【注释】: 1. 促织吟:写蟋蟀的叫声和人的情感,表达对离别的伤感。 2. 高秋白露如零雨:高秋时节,天气清冷,白露如细雨般纷纷落下。 3. 促织惊寒近床语:蟋蟀因寒冷而叫得更加急促,仿佛在向主人诉说它的担忧。 4. 美人不寐空闺深:美丽的女子因思念而无法入睡,独自呆在深深的闺房中。 5. 玉关征人去不归:玉关是古时边塞的地名,这里指征戍边疆的士兵。 6. 无书寄与来鸿飞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即可。 “鸣鸠林外桑密”,这句诗的意思是:林外鸣鸠声声,桑树茂盛。“鸣鸠”指黄莺,是春鸟,这里代指春天。 【答案】 注释:鸣鸠:黄莺。 译文: 在郊外鸣叫声声的黄莺(在林外鸣叫),桑树茂盛。 眠犊:牛在睡觉。 沙头草添:沙滩上草木繁茂。 译文:牛在睡着的地方,沙滩上有茂盛的草木生长。 “春水石桥红杏,夕阳茅屋青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旭的《题高彦敬越山图》。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潮平风定日落,云白山青雨干。 这句诗描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潮水平静,微风轻拂,夕阳西下时分,天空渐渐暗淡下来。这时,一片洁白的云朵飘过,远处的山峰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清晰。雨水也停了,一切都显得如此清新宁静。 忆得晚秋天气,浙江亭上凭阑。 这句诗回忆了作者在秋天时的一段往事。当时正是一个凉爽宜人的晚上
【诗句释义】 1. 分韵赋石鼓送达兼善出守绍兴:在分韵赋石鼓文时,同时把诗送交兼善,让他到绍兴任上。 2. 石刻三代遗,独数岐阳蒐:石刻是夏、商、周三代的遗留物,而其中最珍贵的只有岐阳搜石。 3. 剥落卧榛菅,奇宝谁见收:石头经过风雨剥蚀和草丛掩埋,奇珍异宝谁能发现并收藏? 4. 金源亦好事,驼载来蓟丘:金朝人也喜欢收藏古物,用骆驼运来蓟丘。 5. 岂知桥门镇,天为兴邦留:哪里想到
目疾谢柳道传张子长惠药 我生未见道,绝尘悦犹瞠(瞠:瞪眼。形容眼睛因惊喜而瞪得大大的) 眊焉惭训言,亦岂中未正(眊:眼花。训言:教诲之言。中:通“终”,到底;正:端正,指正直。) 扶持谢诸公,磨刮完两镜(磨刮:擦。完:磨好。两镜:两面镜子。) 渐惊容衰老,谬忝小邑令(谬:不称职,这里作谦辞用。忝:有愧。) 乡山杳在望,归船行可榜(杳:遥远的样子。榜:船篷。) 把卷欣复适,看云远相映(把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