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昙
六朝门前凉张轨 官途晋升谁之赐,英雄破敌显名威 翻译: 六朝门前,张轨的官职由从主簿升至专征,是谁派遣凉王打破了赵国的名声。益信用贤由拔擢,穰苴不是将家生。 注释: - 六朝门: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建筑风格,以宏伟、壮丽著称。 - 凉张轨:张轨是历史上的一位人物,曾任职于凉州(今甘肃省),在历史上有一定的影响力。 - 官从主簿至专征:指一个人从一个基层职位升迁到高级职位的过程。 -
【注释】 六朝门:指建康宫门。二废帝:指梁武帝和陈后主。 肆意荒狂杀不辜,方嗟废帝又苍梧:任意胡作非为,残害无辜的人,可叹的是梁武帝又被迁到湘洲。 自言威震为英武,肯虑湘东与玉夫:自己夸耀威势,是天下英雄,哪能想到湘东王萧绎竟会投降?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的诗,作者通过咏史来抒发对时事的感慨。首联点出六朝灭亡的原因,即“恣意荒狂”之过;第二句点明梁朝的统治者被废黜而迁往湘州
诗意地解读这首诗的每个字词,可以发现其深刻内涵和美学价值。 诗的开篇“闻说贪泉近郁林”采用了设问的方式引入主题,通过提及一个著名的地点——贪泉,暗示了吴隐之将要进行的是一场精神与物质、理想与现实的较量。贪泉是岭南的一个著名景点,据说饮其水者容易生出贪念,这里用来形容官场中的不正之风。 紧接着“隐之今日得深斟”表明主人公吴隐之将在此地寻找解决之道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先要通读全诗,了解内容,把握思想主旨以及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注意不要只答出某一方面。“六朝门苻坚”:六朝时期,苻坚率百万大军南征,结果几败于马,后叛亡如猬,又有何悲?“百万”指苻坚的军队;“马归”指军队失败。“叛亡”指东晋军队的叛变逃亡;“猬”指刺猬;“亦何悲”是说有什么可悲哀的。“宾擒敌国诸戎主”
【注释】 晋门:晋代的王氏家族,王衍曾说:“我常恨古人无复晋室者。”再吟:重吟。 贪泉:传说中岭南有一口“贪泉”,饮之则使人产生贪念。 灵台:即心灵。 心源:指内心。 元自有:原来自是自有。 必也:必定。 此泉:这口泉水。 何必:何须。 江山:指国家和领土。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一种哲学思考。诗中的主人公似乎已经看透了名利、富贵的虚幻与虚妄,他不再追求那些世俗的物质享受
六朝门后魏武帝 太武(拓跋焘)南征似卷蓬,徐阳兖蔡杀皆空。 从来吊伐宁如此,千里无烟血草红。 注释: 太武:指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焘,字世祖,是北魏开国皇帝。他于432年率军灭北凉,统一北方,并多次对南朝进行战争,使北方各族纷纷归附。 似卷蓬:形容太武帝南征如同卷起的蓬草一般迅速而猛烈。 徐阳:徐州,古州名。兖州:兖州古郡名。这里暗指徐、兖二州的战事。 杀:杀戮。 宁如此:难道能够这样吗?宁,哪里
``` 贾后甘为废戮人,齐王还杀赵王伦。 一从天下无真主,瓜割中原四百春。 【解析】 诗句中的“贾后”指的是贾后,即唐惠宗的皇后,因与宰相杨国忠不和被废。而“齐王”指的是李亨,即唐肃宗,他因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被封为齐王。“赵王”指代赵王伦,他在永泰元年(765年)发动变乱,拥唐少帝即位,不久后被诛。此诗通过叙述贾后、李亨与赵王伦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 【详解】 1. 贾后
【注释】 晋门:即晋国,泛指北方地区。王茂弘:唐代诗人王维的字。韩魏荆扬:韩、魏是战国七雄中魏国和韩国的简称。荆、扬是楚国和吴国的统称。日岂堪:怎能经受得起。胡风:指胡人的风土人情。过江南:越过长江。中原:指黄河中下游一带,泛指中国。秉:把持。色不惭:面色不改,心无愧色。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平定安史之乱所作。当时唐王朝在南方的统治已逐渐巩固
【释义】 六朝门三废帝,指东晋明帝、成帝、哀帝。这三人都是因被废而死亡的皇帝。明庄节闵并罹殃,指晋明帝司马绍和怀帝司马炽、简文帝司马昱、孝武帝司马曜四人都死于非命。已叹一年三易换,指晋愍帝司马邺在位仅五年,就被石虎所杀;晋哀帝司马丕在位四年,也被赵王石虎杀害;晋恭帝司马德文在位三年,也被石虎所杀。更嗟殴辱下东廊,指晋恭帝被废后,被迫到东宫的殿堂里居住,受到屈辱。赏析:此诗首句即点出“六朝”二字
【注释】 晋门郭钦:指郭钦,他是西晋初年的官员。他曾任中书令、太子少傅等职,因直言敢谏著称。戎夷:指匈奴。 【赏析】 这首诗是郭钦的《与武帝第二书》,全篇以“忠谏”为主题,抒发了对晋室的忧虑和期望。 首句“谁疑忠谏郭钦言”,诗人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是谁怀疑忠心耿耿的劝谏呢?这里的“谁”字,既是疑问,又是反诘,表达了郭钦对晋室的担忧和不满。 次句“不逐戎夷出塞垣”,诗人进一步指出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