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兼
郡城楼阁绕江滨,风物清秋入望频。 铜鼓祭龙云塞庙,芦花飘市雪黏人。 莲披净沼群香散,鹭点寒烟玉片新。 归去杜陵池馆在,且将朝服拂埃尘。 【注释】 1. 铜鼓:古代乐器,以铜为材料制成。 2. 云塞庙:云雾缭绕的边塞古庙。 3. 净沼:清澈的水池。 4. 鹭点:指鹭鸶在水边活动。 5. 杜陵:地名,位于陕西西安东郊。 赏析: 《郡楼闲望书怀》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小桥流水接平沙,何处行云不在家。 -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寂寥的景象。诗人通过小桥、流水和沙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他对远方的思念之情。"行云"在这里象征了飘渺不定、难以捉摸的情感或思绪。 2. 毕卓未来轻竹叶,刘晨重到殢桃花。 - 毕卓和刘晨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他们被描述为能够长生不老。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永恒不变的美好时光的渴望
诗句: 1. 去年今日到荣州,五骑红尘入郡楼。 2. 貔虎只知迎太守,蛮夷不信是儒流。 3. 奸豪已息时将泰,疲瘵全苏岁又周。 4. 圣主若容辞重禄,便归烟水狎群鸥。 译文: 1.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在荣州,五辆马车在尘土飞扬中进入了郡楼。 2. 貔貅(一种凶猛的野兽)只知道迎接太守,蛮族和少数民族并不相信他是儒家学者。 3. 邪恶的豪强被平息了,那时就会太平无事,疾病也会完全消失
诗句解读 1. 朱栏芳草绿纤纤,欹枕高堂卷昼帘。 注释: - 朱栏:指红色的栏杆。 - 芳草:指绿色的草地。 - 纤纤:形容细长或柔弱的样子。 - 欹枕:斜倚着枕头。 - 高堂:高大的厅堂。 - 卷昼帘:收起白天的窗帘。 译文: 在红色的栏杆旁,绿色的草地显得格外细腻。我斜倚着枕头,收起了白天的窗帘。 2. 处处落花春寂寂,时时中酒病恹恹。 注释: - 落花:指飘落的花瓣。 - 寂寂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把握诗句中的重要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作答即可。解答此题时,首先要读懂诗词的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和关键词进行赏析。 (1) “琴中难挑孰怜才”,意思是:琴声中难以选出谁有真才实学,诗人感叹自己才华不被人赏识,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 (2) “独对良宵酒数杯”,意思是:一个人对着明月饮了几杯酒
莲塘霁望 新秋菡萏发红英,向晚风飘满郡馨。 万叠水纹罗乍展,一双鸂鶒绣初成。 采莲女散吴歌阕,拾翠人归楚雨晴。 远岸牧童吹短笛,蓼花深处信牛行。 诗句解析 1. 新秋菡萏发红英 - "新秋":表示时间是秋天的初期,尚未深入秋末的凉爽。 - "菡萏":荷花的古称,这里特指荷花。 - "发红英":荷花开始绽放红色的花瓣。 2. 向晚风飘满郡馨 - "向晚":通常指的是傍晚时分
【注释】 ①芳春:春天。 ②隔昼帘:指隔着窗帘。 ③金炉檀炷:檀木制的香炉,点燃了香料(檀香),燃得不旺。 ④慵添:懒得添加什么。 ⑤桃花满地:地上满是桃花。 ⑥春牢落:春风凋零。 ⑦柳絮成堆:柳树的絮花像雪一样堆积。 ⑧宝瑟不能邀卓氏:卓文君曾与司马相如私奔,后被家人发现并告发。卓文君弹着古琴唱《白头吟》,司马相如用琴声回应。这里说“宝瑟”,是说琴瑟之好。 ⑨彩毫何必梦江淹:江淹少时才华横溢
重阳感怀其一 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 万叠故山云总隔,两行乡泪血和流。 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 归计未成年渐老,茱萸羞戴雪霜头。 注释: - 重阳:重阳节,古代的一个节日。 - 不忍:不忍心,不忍心去上高楼。 - 寒菊:指秋天开放的菊花。 - 年年:每年都有。 - 暮秋:晚秋,指深秋时节。 - 万叠:形容山峦连绵起伏。 - 故山:故乡的山。 - 云总隔:云雾缭绕,总隔着。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这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从形象、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赏析,然后写出自己评析的理由即可。 “再见从弟舍人”一句是第一句,意思是再次见到你这位弟弟舍人,这两句诗是说十五年前分别的时候,你我兄弟之间还只是同僚关系,现在却已经分道扬镳了。 “分飞淮甸雁行断,重见江楼月影圆”两句,意思是说自从我们分别以后,一直未能相见,现在你我重逢了
【注释】 红岸:岸边。钿:镶嵌在首饰上的玉片或金片等。“锦书”句:比喻书信不能传递,如鸿雁难寄锦书。“菱镜”句:以鸾鸟失群为喻,形容女子孤苦无依,貌美而可怜。画屏:屏风。 【赏析】 《春怨》是一首咏叹闺中少妇相思之情的抒情诗。诗人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将少妇的愁思表现得十分委婉深沉。首联写景起兴,颔联、颈联写情,尾联点题作结。 前二句写春景。首句中的“红岸”,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