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顺
【注释】 扁舟:小舟。 陈大参:指蒋士铨(字心余),号方伯,湖南湘阴人,官至礼部侍郎。 载出江滨:指诗人与友人蒋士铨一起乘船离开江边。 转瞬:转眼之间。 惆怅:忧伤、怅惘。 频频纵目:即“频频顾视”,形容诗人眺望远方时的情景。 万山云:指云雾缭绕的群山。 【译文】 扁舟和友人一起驶出江边,转眼间却变成了两条分开的路线。 早晨起来常常凝望远方,只见满城风雨,群山云雾缭绕。 【赏析】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掌握、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诗句的赏析”,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内容,从手法、主题、情感等角度进行具体的分析即可。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中重要词句的含义和象征意义,同时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来分析诗歌的主题。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答题时先指出该诗使用的表达技巧以及其作用
过钱塘 舟过钱塘东复东,半江斜日一帆风。 胡床兀坐看山久,却怪篙人为掩篷。 注释: 过了钱塘,船在东又向东行驶,江面上只有一半被夕阳染成了红色;一帆顺风行驶着,船儿轻快地飘动着。在船上,我独自坐在胡床上看着远处的山峦,久久地凝视着。突然感到奇怪,为什么船上的人要挡住我的篷呢?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钱塘江上风光的诗,诗人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生动地描绘了钱塘江上的美丽风景。 “舟过钱塘东复东”
注释: 四月五日游览武夷山九曲,中午到达崇安。 水环绕着丹山流淌,这里的风景足以让人优游自在。 我来的目的是尽兴游览、欣赏风景,直接溯流而上,直达清泠最高峰。 译文: 四月五日游览武夷山九曲,中午到达崇安。 水环绕着丹山流淌,这里的风景足以让人优游自在。 我来的目的是尽兴游览、欣赏风景,直接溯流而上,直达清泠最高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四月五日游览武夷山九曲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山水之美
【注释】 晋:指唐敬宗李湛,他即位后尊文宣帝高洋为“神武皇帝”,称自己为“晋王”。殿下:即殿下。请宴:请求宴会。和诗二绝:即和晋王宴集的两首诗。《全唐诗》中收有李商隐《和晋王幸晋府见示两篇》诗。宝贤乐善重诗书:“宝贤”是李湛的自称,意为珍视贤才。“乐善”是爱好善良。《论语·子路》:“子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可谓仁矣。’‘何事于仁?’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
注释: 绿树和晴朗的波光映照着碧绿的沙滩,白云和芳草环绕着人家。 去年到这里与您分别,今年我又来到了这里,您的两鬓又增添了白发。 赏析: 首句“绿树晴波映碧沙,白云芳草傍人家”。描写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绿树和晴朗的波光映照着碧绿的沙滩,白云和芳草环绕着人家。这里的绿树、晴波、碧沙、白云、芳草都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第二句“去年到此今年别,添得诗翁两鬓华”
四月五日游武夷九曲午抵崇安五首 注释: 问水寻山到武夷:去武夷山询问水、寻找山。 小船冲浪费推移:乘坐小船在山水间自由地穿梭和移动。 浮云散尽日光露:天空中的浮云消散,露出明亮的阳光照耀着山峰。 三十六峰都献奇:武夷山的三十六座山峰各有特色,令人赞叹不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武夷山的情景。诗人首先描述了他到达武夷山时的心情,他满怀期待地去询问水、寻找山
重阳后一日过黄花岭 冀北霜风透布袍,重阳随处可登高。马蹄又过黄花岭,那得黄花荐浊醪。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过后的一天作者走过黄花岭的景象,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述,展现了一幅秋天的风景画卷。 首句“冀北霜风透布袍”,描绘了重阳节后的天气情况,秋风萧瑟,寒气逼人。这里的“透布袍”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寒冷天气的感受,也暗示了诗人即将面临的艰难旅程。紧接着
【注释】 百尺高台傍(páng)水浔(shùn),东来先拟一登临。 行舟已过空回首,不尽平生仰止心。 译文: 百尺高的台阁依水而建,我来时打算登此一游。 乘船渡过河后,我回头望去,却只能空对这高台。 心中不禁涌起一种感慨,我平生仰慕的志向,竟未能实现。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游览钓台时的感受,诗题中的“过”字表明了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在经过钓台之后写下这首诗
注释: 和世殿下送子出阁——这是在描述和世王殿下为了送自己的儿子出阁而举行的盛大仪式。 茅土分封自帝家——这里的“茅土”指的是古代皇帝赐给有功之臣的土地,表示对他们的封赏。这里的意思是说,这个仪式是在帝家的土地上举行的。 王孙仁厚十分嘉——这里的“王孙”指的是和世王殿下的儿子,也就是即将出阁的人。“仁厚”是形容这个人的品质。“十分嘉”则表示对这个人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