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钱塘东复东,半江斜日一帆风。
胡床兀坐看山久,却怪篙人为掩篷。
过钱塘
舟过钱塘东复东,半江斜日一帆风。
胡床兀坐看山久,却怪篙人为掩篷。
注释:
过了钱塘,船在东又向东行驶,江面上只有一半被夕阳染成了红色;一帆顺风行驶着,船儿轻快地飘动着。在船上,我独自坐在胡床上看着远处的山峦,久久地凝视着。突然感到奇怪,为什么船上的人要挡住我的篷呢?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钱塘江上风光的诗,诗人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生动地描绘了钱塘江上的美丽风景。
“舟过钱塘东复东”,首句写舟行之速,舟已行至钱塘江口,而钱塘江水仍滔滔东去。诗人以“东复东”三字,形象地表现出江面宽阔,水流湍急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叹之情。
“半江斜日一帆风”,第二句写日落时分,江面上只剩下半江的余晖,一帆顺风行驶着。诗人用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景画卷,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祥和的氛围之中。
“胡床兀坐看山久”,第三句写诗人独自坐在船上的胡床上,静静地观赏着远方的山峦。诗人用“兀坐”一词,表现了他长时间沉浸在美景中的情景。这里的“看山久”,既指时间之长,又指心情之静,更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山水的无限热爱和向往。
“却怪篙人为掩篷”,最后一句写诗人感到奇怪,为什么船上的人要挡住他的篷呢?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他对这种不寻常行为的感受和疑惑。这里的“为掩篷”,既指船上的人遮挡住诗人的篷,又暗示了诗人对这种不尊重自然、破坏美景的行为的不满和愤怒。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钱塘江上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美景的热爱和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