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顺
十一月进历王府与世殿下联句 佳气氤氲拥禁闱,扶桑日色晓熹微。 春随白雪来诗笔,喜逐红云上衮衣。 蔼蔼漏声催晓箭,重重恩宠出天扉。 藩臣有幸承恩遇,玳瑁筵前尽醉归。 注释: - 佳气氤氲:形容气氛美好,充满了吉祥的气息。 - 扶桑:指东方的太阳,这里用来形容太阳升起的地方。 - 晓熹微:清晨的阳光微弱。 - 春随白雪:春天随着白雪的到来而到来。 - 喜逐红云:喜悦如同跟随红色的云彩一样。 -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陈子升(1608年-1647年),字明卿,一字采南,号横山,广东新会人。明亡后,曾参加抗清斗争,被捕不屈而死。这首诗是其为陈方伯所作。“昔年同作水曹郎,尊酒重逢在晋阳”:从前一起担任过县令的官员,如今又在晋阳重逢了。“治郡久闻驰政誉,参藩新喜拜恩光”:治理郡县已闻名于世,参赞藩封又得到皇帝恩准。“两岐瑞应张堪麦,千里阴连召伯棠。父老攀留知不久,汉廷卿相属循良”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全诗的内容和思想主旨来分析。 大横舟中: 一叶扁舟自在行,闽山闽水照人清。 闲园见竹谁为主,野路看花不记名。 注释: ①大横:指横舟。②闲:闲暇。③谁为:是谁在。④野:荒僻。⑤壶觞:酒器。⑥缪:同“缪”,错乱。⑦旬宣:十天的路程。⑧金门:指建宁府(今福建建瓯)。⑨愧并:愧疚。 译文: 一条小船横渡在江面上,闽山闽水映照着清澈的江面。
诗句:驱车同出帝王州,冬晚霜风袭敝裘。 译文:我们驾车一同走出帝王州,冬天傍晚的霜风袭来,穿透了破旧的外衣。 注释:帝王州:指北京附近的皇城和官署所在的区域,也指皇帝所居住的地方。敝裘:破旧的外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冬季傍晚时分,与其他官员一起驾车离开京城的场景。通过“驱车同出帝王州”一句,展现了官员们共同出行的场面,同时也暗含了他们的政治身份和责任
``` 次陈粹之见赠韵 路入姑苏指八闽,相逢都觉雪盈簪。 一生踪迹浑如梦,廿载交游已见心。 驽马厌驰官道远,老龙闲卧海波深。 多情赠我诗三百,一度相思一度吟。 注释 1. “路入姑苏”:进入姑苏(今苏州)的地名,姑苏是苏州的古称。 2. “八闽”:福建的别称,因地处八方而得名。 3. “相逢都觉雪盈簪”:形容相见时的场景如同置身于飘雪之中,充满诗意。 4. “一生踪迹”:一生中的行踪或经历。
【注释】司马宪副伯通:司马相如之弟,字伯通。致仕:辞官。京城:指成都。 【译文】我与您在京都交游,一直到今天,老来分手想沾沾您的衣襟(表示依依不舍之意)。百年豪杰有公论,千古峨嵋有赏音(赞颂您一生的功绩)。山色远随归旆(车),海波难比别情深。重论尊酒知何日?云树苍茫两地心(思念您)。 赏析:此诗是作者晚年送别司马宪副伯通的一首七律。首联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并表达出对司马宪副伯通的深情
注释: 短笛寒砧近报秋,兴来频倚夕阳楼。 霜林落叶雨声急,石洞出云山气幽。 霜林落叶雨声急,石洞出云山气幽。 霜林落叶雨声急,石洞出云山气幽。 霜林落叶雨声急,石洞出云山气幽。 霜林落叶雨声急,石洞出云山气幽。 霜林落叶雨声急,石洞出云山气幽。 霜林落叶雨声急,石洞出云山气幽。 霜林落叶雨声急,石洞出云山气幽。 霜林落叶雨声急,石洞出云山气幽。 霜林落叶雨声急,石洞出云山气幽。 霜林落叶雨声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语言表达技巧和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诗句进行赏析”,然后结合具体诗句,从手法、语言、情感等方面展开分析即可,最后还要点出诗句的主旨。此诗为中秋之夜陈方伯廉夫招饮而作。 前四句写中秋之夜,月明人静,陈方伯廉夫招客饮酒,诗人也应邀前往。“画堂”二句,写宴会情景。“对景相看感至情”,是说面对秋色正浓的美景,诗人不禁感慨万千
这首诗是次敖静之赠行韵,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胸吞云梦气横秋,三峡词源日倒流":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诗人的胸襟宽广如云梦,气息横贯整个秋天。三峡作为长江三峡的简称,其水源丰富,水流湍急。这里的“日倒流”形容水势浩大,如同太阳倒流一般。 2. "正喜同官薰晋鄙,可堪临别赠吴钩":诗人在欣喜之余,也感受到了离别的痛苦。这里用晋鄙来比喻那些嫉妒贤能的人
丙辰年三月升任江西左布政使 春风恩赐的诏书从金銮殿传出,我荣幸地担任了紫禁城第一高官。 滕王阁中曾留下过衣冠旧物,如今闽国百姓要别离家乡。 千滩雪浪随船远去,一路云山如同画卷般展开。 愿效忠报效君王,虽然鬓发已白但忠诚的心依旧如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