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巩道
南庄偶成 卷帘终日坐轻阴,世事如棋不自任。 积水化云天欲白,断虹收雨海俱深。 千家好月先秋满,一树新蝉向客吟。 欲对高空望关塞,雁行秋思正相侵。 注释解析: 1. 卷帘终日坐轻阴,世事如棋不自任。 - “卷帘”:推开窗帘的动作。 - “终日”:整日。 - “坐轻阴”:长时间地坐在室内,被微弱的光线照亮。 - “世事如棋”:比喻世间的事务如同下棋一样,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 - “不自任”
【注释】 宿:过夜。贝叶经(音bèi jié jīng):梵文Buddhist经典的一种,用贝叶装订成册。经卷。讲席:佛家讲道的地方。砧声:捣衣时发出的声响。吴钩:剑名。 赏析: 《秋日宿僧舍》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描写了秋日里作者在寺庙中度过的一天,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佛法的向往之情。 首联“雾散空林雨自收,寻僧尽日上西楼。”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日景象。雾气散去后
诗句释义 1. 自蒙园醉归 - 注释: 此句表明诗人从某个名为“蒙园”的地方归来,可能是指一个饮酒或作乐的场所。 2. 暮城挝鼓忽阗阗 - 注释: “暮城”可能指傍晚时分的城市或城镇,而“挝鼓”、“阗阗”(声音响亮)描绘了城市中的喧嚣景象。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傍晚时分回到喧闹的城市中的情景。 3. 飞上归鞍故失鞭 - 注释: 这里使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把骑马归来比作飞翔
【解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鉴赏古代诗文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意境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赏析。本首诗歌是诗人在江州时所作。首句“离乱逃秦别一家”交代了时间背景,“半檐茅屋背桃花”描绘了当时的景象:春日阳光下,诗人在半掩的茅屋中独酌,背依着盛开的桃花
舟次故里山下 望见家山未到家,客愁依旧满天涯。 青尊倾尽诗难写,绿水流多鬓易华。 鹤避渔蓑过别浦,雨催秧鼓急平沙。 村烟不似秦人隐,谁种桃溪十里花。 注释与赏析: - 舟次故里山下:指诗人在旅途中停靠在故乡的山下。"次"是停留的意思。 - 望见家山未到家,客愁依旧满天涯。:虽然诗人看到了家乡的山水,但因为身在他乡,所以心中仍充满了对家的思念和漂泊的忧愁,这些情感仍然弥漫在整个旅程的上空。 -
舟经甘滩旧隐 十年避迹此求安,今日秋山海上看。 舟路不停寒树色,客心犹恋旧渔竿。 人当渐老愁先易,地是曾游别更难。 莫笑雁声南北入,此身常带远游冠。 注释: 1.舟经甘滩:经过甘滩。 2.十年避迹:已经过去了十年。 3.此求安:寻找安宁。 4.今日秋山海上看:今天秋天在海上观赏山景。 5.舟路不停:船在路上不停地行驶。 6.寒树色:寒冷的树木。 7.客心犹恋:客居的心仍然留恋。 8.人当渐老
诗句释义 1 何处风来落叶纷:这句诗表达了秋风中,树叶被吹得四散飘落的景象。"叶纷"意味着树叶被风吹得到处都是。 2. 绕溪深树昼生云:这句话描述了在溪边的树林中,由于阳光照射,树木的阴影在地面形成了像云一样的形态。"昼生云"指的是阳光下树影形成的类似云的形状。 3. 秋山莫笑红尘客:这句诗是在说秋天的山景不会嘲笑那些追求名利的人。"秋山"是指秋天的山,"红尘客"指的是追求名利的人。 4.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日郊行》。诗中描绘了春日郊行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雪浅云高昨夜晴,千枝杨柳亚春城。 - 注释:雪已经融化,云彩高远,昨晚天气晴朗。千枝杨柳掩映着春城。 - 赏析:此句描写了春季清晨的景象,雪后初晴,云彩高远,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千枝杨柳在春光中显得格外娇艳,与春城的美景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霜溪酌酒 寂寞秋心病后知,谁寻踪迹到东篱。 溪声入竹交相答,鹤影窥人两自疑。 客思惹多衰芳岸,吟魂销尽夕阳枝。 一缶桑落宁辞醉,或者风流亦在兹。 注释:霜溪:被霜打过的溪水。 译文:寂寞的秋天,心情忧郁生病以后才知道。谁知道是谁来寻找我的去向呢? 我独自来到东篱下,听着溪流的声音,仿佛是溪水在回答我一样,溪边的竹林也好像在和我说话。 一只白鹤悄悄地靠近我,好像在怀疑我是不是它的同伴。
惠阳书事 军兴三载急追呼,长吏曾知疾病无。 不向田园触旧赋,又从瓜果索新租。 儿童入市愁心切,妇女提筐泪眼枯。 一举义旗民日促,后人从此薄征诛。 注释: 1. 军兴三载急追呼:指战争三年了,到处都在催收赋税。 2. 长吏曾知疾病无:以前的地方长官知道我(因生病)不能去交赋税。 3. 不向田园触旧赋:现在不用向田产上交税赋。 4. 又从瓜果索新租:现在也不用从农民的瓜菜等农作物上收税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