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郢的作品。李郢(806年—873年),字楚望,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出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李郢的诗歌以内容充实、风格平易通俗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其写景状物的小诗,往往清新可喜,颇能代表晚唐小诗的特色,其中有些作品还与张籍齐名,被称为“张李”。 逐句释义 1. 几年笔札劳王事,此日除官山水乡。 - “几年笔札劳王事”
第一首: 慈云冉冉荫虚亭,小有寒泉彻骨清。 不用老僧他作供,只须一勺洗中扃。 注释:这四句诗描述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天空中的慈云轻轻地笼罩着那座空无一人的亭子,而那清澈的小溪从亭子的一角流过,发出清脆的声音。在这里,没有老僧为它做供养,只需要一勺清凉的水,就能洗涤心灵的尘埃。 赏析: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通过对比和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同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词的理解,属基础题,也是考生必须熟练掌握的。此诗是送朱文石赴襄藩任的四首诗中的第一首。第一句中的“降”字,第二句中的“岧峣”等都是重点字词,需结合全诗理解。 【答案】 宝册金章降圣朝,岘山襄水郁岧峣;襄江浪偃迎龙节,岘首云开接使轺。译文:宝册金章降临圣朝,岘山襄水壮丽雄伟;襄江波涛平息迎接龙节,岘首云雾散开迎接使者车马。注释:宝册金章:古代帝王颁发的封赠官员的证书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告别友人之时,既感慨时光的流逝,又赞美友人的功绩。 其一:百二山河重古今,前人往迹尚堪寻。 “百二山河”指秦地山河险要如百二之门。“重古今”指秦地山河历经沧桑,仍为古今瞩目之处。这两句是说张复庵大谏使韩藩所到的地方,山河险要,历尽沧桑,仍然受到人们的关注。“前人往迹”即指前人的足迹,“堪寻”可追寻,值得寻觅。这两句意思是说张复庵大谏使韩藩所到之地,山河险要
注释: 香山来青轩:香山,指香山别墅。青轩,即香山别墅中的楼阁,诗人常在此作画吟诗。矗矗群峰列画屏,四时空翠落檐楹:形容香山的山峰高耸入云,宛如一幅幅画屏;山中绿树成荫,四季常青,仿佛是挂在屋檐上的翡翠。 青山与我皆无意,那得机心管送迎:我与青山之间没有任何情感交流,又怎么能用心思去迎合呢?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看得很淡,追求自然、超脱物外的人生态度。 赏析:
注释: 白日流云走石沙,诸天隐隐落空花。 白日流动像流水,云在移动就像飘散的烟雾;天空中似乎有无数花朵落下。 一尘不到清虚境,羡尔山中老衲家。 我无法进入那清净虚无的境界,你住在深山之中,过着僧尼的生活,我很羡慕。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隐居山林、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首句“白日流云走石沙”,描绘出一幅动态的画面,白日如同流水般流动,流云在空中飘散,石头被水流带动
【注释】 青琐:帝王宫阙的铜锁。仙僚:皇帝侍从官。侍从臣:指张复庵大谏;韩藩(1476—1534),名雍,字雍国,号韩山,南雄州人,明成化二十三年状元。 玉堂:中书省,即宰相之署;原是:原来就是。旧儒绅:旧时的士大夫。 飞章:奏疏。声名重:声望很高。 奉敕:接受皇帝命令。天门:指朝廷。气色:仪容和仪表。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张复庵大谏使韩藩》组诗共四首,此为第一首。
《宿功德寺二首》是明朝孙承恩的诗作,其中包含以下诗句: 1. 老去河山系此心,上方钟鼓坐来深。 2. 译文:随着年岁增长,我更加依恋这片土地,在高处的寺庙里,钟鼓之声悠扬深远。 3. 注释:此处的“河山”指的是故乡或祖国,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厚谊。“上方钟鼓”则可能指寺庙的上方,暗示了修行和冥想的氛围。“坐来深”意味着时间似乎变得更加深邃和长久。 4.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注释:洞口时时有白云守护,不要让它轻易地落入红尘。更应该仔细检查桃花碎片,让它流出溪流,惹得世人纷纷驻足。 赏析:本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世俗纷扰的厌恶之情。通过对云、桃花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境界,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美的追求和对真善美的坚守
【注释】 通驷桥:地名,位于今陕西省渭南市。 宗藩:指朝廷的宗族亲属。 父老:年长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张复庵(即张镐)出使韩藩时写的一组四首诗中的一首。张镐任韩州刺史期间,曾因事得罪了宰相吕温,被贬为通驷桥令。这组诗就是诗人在送别张镐时所写的。诗中既写对朋友的劝勉,也写自己内心的感受。“羡君此去有光辉”句,既是对朋友的勉励,又是对自己感情的真实表露。 全诗语言朴实,风格清新,不假雕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