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轩
中秋对月 吟倚高楼思爽然,蟾光飞上一轮圆。 九霄清露漙金镜,万顷澄波泛白莲。 云母屏开秋似练,水晶帘卷夜如年。 何因得步林皋下,唤起坡仙共泛船。 注释 1. 吟倚高楼思爽然:在高楼上吟诗,思绪清新。 2. 蟾光飞上一轮圆:月亮的光辉如同飞翔般地飞到圆月之上。 3. 九霄清露漙金镜:形容月光清澈明亮,像镜子一样反射。 4. 万顷澄波泛白莲:广阔的水面上漂浮着白色的莲花。 5.
这首诗题为《去寿昌作》,作者是明代的江西鄱阳人童轩。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去往寿昌的路上,所带行李与回家时相同,但经济条件有限,俸禄之外一无所得的情形。下面将逐一解析诗句: 1. “来时此行李”: - 字面意义:这里指的是诗人在来时(前往寿昌的途中)所携带的物品,即行李。 - 象征意义:可能象征着诗人在旅途中携带的简单和必需之物,反映了诗人生活的节俭或对物质需求不高的生活状态。 2.
扁舟倚采石 思李白 扁舟依采石,牛渚浩风波。 不见锦袍客,满篷凉月多。 注释:扁舟,小船;牛渚,地名,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锦袍客,指唐代诗人李白;牛渚波涛汹涌,风浪大作。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采石矶边乘船远眺,心中思念着李白的情感。诗中“扁舟”与“牛渚”的搭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动荡的氛围,仿佛诗人正驾一叶扁舟在江水中摇曳,周围是浩瀚的江湖和汹涌的浪涛。"不见锦袍客"一句
这首诗的原文是: 云台烟阁总浮名,自分江湖老此生。 木客峰前题句去,竹王祠下放歌行。 月临僧寺寒钟远,水落渔梁夜火明。 几度酒酣双耳热,扣弦高咏不胜情。 注释: - 云台烟阁总浮名,自分江湖老此生:指诗人自感功名浮华,只愿归隐江湖,了此一生。 - 木客峰前题句去,竹王祠下放歌行:指诗人在山间小径上题诗留念,并在竹林深处的祠堂里纵声高歌。 - 月临僧寺寒钟远,水落渔梁夜火明:指夜晚,月亮照亮了寺院
注释: 鸥波新绿涨苔矶,有客都门赋式微。洛下布衣谁复荐,闽南山色又思归。 洛下:洛阳城下,即指洛阳。洛下布衣:在洛阳城下的布衣。式微:衰败、没落。这句说自己像洛阳的布衣一样,已没有官职地位。 江城雪后逢梅少,野馆春深见雁稀。 江城:泛指京城所在地。这句说京城大雪过后,遇见梅花的就少了。野馆:指郊外的旅馆,这里借指诗人自己的住所。春深:春季将尽的时候。这句说春天已经过去一半了,看见大雁的就少了。
【注释】 乌撒:地名,在今贵州省。 杨花:柳絮。 撩乱马头飞:指柳絮随风飘舞。 赏析: “路经乌撒值清明节”一句点明诗题,说明这首诗写于清明时节,地点是乌撒这个地方,时间上与杜甫《兵车行》中的“边风随处吹”相呼应。 首句“边地清明节”,交代了地点和节令。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此时正是春意盎然、百花竞放的时候。但是诗人却远离家乡,身居边塞,无法回家祭扫,只能远望家乡的山川
题画四首其四 雪竹小雀 冻雪黏寒竹,啾啾雀噤声。 东风花影好,何似洛阳城。 接下来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诗句翻译: - “冻雪黏寒竹”:冻硬的雪附着在冷清的竹子上。 - “啾啾雀噤声”:小麻雀因寒冷而沉默不语。 - “东风花影好”:春风带来了美丽的花朵,影子也变得迷人。 - “何似洛阳城”:这景象与洛阳城的美景相比如何? 2. 关键词注释: - 冻雪:“冻”指的是冻结,“雪”指的是雪
【注释】 漾备:地名,在今山西芮城县西。早行:早起赶路。黠(xiá)曲:指山涧水流曲折回旋的样子。乱:纵横错杂,重叠。横:交错。行行:行走的行列,这里指马群。欲曙:天快亮了。云生:云彩出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早起赶往目的地时所作。全诗描写的是一幅清晨赶路图。 首句“流水黠曲响”,写山涧水声,以“黠”字形容其声音清脆悦耳,与上句的“叠嶂”(重叠的山峰)相照应;下句“乱山重叠横”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词语来分析诗歌内容、情感和主题等。“江水汇为泽,弥漫深万丈”,这两句写江水汇集成为大湖的景色,弥漫在深深的万丈之中。“山寺晚钟鸣”是说山中寺庙到了晚上敲钟。“湖心明月上”,这是说湖中的月亮升起。这几句描写的是夜晚的景象,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 【答案】 译文:江水汇聚成泽,湖水深不见底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赏析。“月移枝上影,风乱水边声”的意思是:月亮移动到了树枝上的影子里,微风吹乱了江边的波涛声。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夜行舟中图,诗人以动衬静,写出了船行江面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之感。 “此夜邮亭客,还家梦不成。”的意思是:今夜在驿馆停留的客人,回家的梦都做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