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时此行李,去时此行李。
俸外无一金,不愧桐江水。

这首诗题为《去寿昌作》,作者是明代的江西鄱阳人童轩。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去往寿昌的路上,所带行李与回家时相同,但经济条件有限,俸禄之外一无所得的情形。下面将逐一解析诗句:

  1. “来时此行李”
  • 字面意义:这里指的是诗人在来时(前往寿昌的途中)所携带的物品,即行李。
  • 象征意义:可能象征着诗人在旅途中携带的简单和必需之物,反映了诗人生活的节俭或对物质需求不高的生活状态。
  1. “去时此行李”
  • 字面意义:与“来时此行李”相对应,指的是诗人在离开寿昌时所携带的物品。
  • 象征意义:这里的“行李”,可能是指诗人为了这次旅行而准备的物品,包括衣物、食物等。
  1. “俸外无一金”
  • 字面意义:意味着诗人在俸禄之外没有多余的钱财。
  • 象征意义:这可能象征着诗人生活简朴,不追求奢华,或者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
  1. “不愧桐江水”
  • 字面意义:这里的“桐江水”指的是浙江杭州地区的一条江河,以出产优质茶叶而闻名。
  • 象征意义:用桐江水来比喻诗人的清廉和高尚品质,表明诗人即使在贫困的生活中,也不失为正直和廉洁的人。

童轩的《去寿昌作》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通过对诗中“来时此行李”、“去时此行李”、“俸外无一金”、“不愧桐江水”等关键词的解释,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谦逊、清贫和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个人品质,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