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江村路,扁舟薄暮过。
人家连竹坞,野烧接山阿。
雁影惊秋远,潮声向晚多。
推篷无一事,闲听棹郎歌。
【注释】
富阳:今浙江杭州富阳。
渺渺:渺远貌,指江村路遥远而辽阔。
扁舟:小船。薄暮:傍晚。
人家:指农家茅舍。竹坞:竹林环绕的村庄。
潮声:海潮的声音。山阿:山脚,这里指南面的山坡。
雁影:大雁飞过留下的影子。
棹郎歌:船夫唱的歌。
【译文】
远远望去,江村路漫长而宽阔,我乘着小舟在这傍晚时分经过。
村庄里房屋连着竹林,野火在山脚下燃烧。
秋风吹来雁群惊起,远处传来海潮阵阵声响。
推开船篷,我什么也不想,只静静地听着那船夫唱着歌。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乘坐扁舟,沿着富春江一路游览,最后来到富阳的江边村口。他首先看到的是江水渺远,村庄连绵,接着又看到炊烟袅袅,野火点点。夕阳西下,海潮声声,船夫高唱,诗人心情十分舒畅。此诗以“富”字统领全篇,描写了作者泛舟富阳江上,沿途所见美景以及由此而生的愉悦感受。
首联点出时间、地点。“渺渺”二字写出了江村路之远和周围环境之广。“扁舟”二字,点出了自己身份及此时的心情。
颔联写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表现景物特点。一“连”,写出了人家与竹坞的紧密;一“接”,写出了野火与山脚的亲近。一个“连”、“接”,生动地表现出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
颈联通过雁影和潮声,写出了自己的所感。雁影惊起了秋意,潮声向晚更显凄凉。这两句看似平淡,却极有画面感,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尾联写自己的心情。“推篷”二字,写出了自己的悠闲自得;“闲听棹郎歌”四个字,则写出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用词简练,句式工整,既符合诗歌的格律要求,同时又不失自然美。诗人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把眼前的景象和自己的感情巧妙结合,使诗歌既有鲜明的生活气息,又充满了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