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惺
【注释】: 吾闻山出云,岩则云之室:我听说山中出云,那岩壁就是云的居所。 兹岩云所为,云与山为一:这些岩石是云造成的,它们和山融合为一体。 山云老亦坚,浮者化而实:山上的云虽然飘忽不定,却始终保持着坚定的性质;那些漂浮在天空的云朵,一旦落下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雨滴。 初至怯空游,梯磴乃历历:刚来到这山顶,我害怕在空中飘荡,于是沿着石阶向下行走。 下上于其间,步步可游息:在这座山上上下游走
诗句如下: 落月下山径,草堂人未归。 译文如下: 夜已深沉,月亮已经落下,我在山间小径上行走,但是家中的人还没有回来。我独自在荒野中前行,心中涌出一股孤独和思念之情。 关键词注释: 1. 落月 - 指天色已晚,月亮西沉。 2. 草堂 - 可能是指诗人的居所,草堂是古代文人雅号或官邸的别称。 3. 人未归 - 表示家中有人尚未归来,可能是诗人的亲人或朋友。 4. 砌虫 - 砌上的蟋蟀
邺中歌 城则邺城水漳水,定有异人从此起。 雄谋韵事与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 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没岂随人眼底! 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 文章有神霸有气,岂能苟尔化为尘? 横流筑台拒太行,气与理势相低昂。 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为霸大不王? 霸王降作儿女鸣,无可奈何中不平。 向帐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谓无情。 呜呼! 古人作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 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浣花溪记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译文:从成都南门出来,左手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过一条纤细优美的长曲,所见到的如同连环、如同玉佩、如同腰带、如同圆规、如同弯钩,色彩如同镜子、如同绿玉石、如同青绿色的冬瓜,深邃碧绿
诗句赏析 浣花溪边诗意生活 1. 诗作背景介绍 - 《浣花溪记》作者身份与时代 - 成都浣花溪历史渊源及其文化地位 - 明代文学家钟惺创作缘由及动机 2. 原文内容解读 - 描述浣花溪自然景观与地理特色 - 体现杜甫在成都草堂的生活情态 - “严公不死”等典故在文中应用及意义 3. 译文对比分析 - 译文语言特点与表达效果 - 译文与原文在意境与情感上的对应关系 - 不同译本对同一文段的异同点
【注释】 过此即大江:经过这里就到长江了。峡亦终于此:峡也是从这里开始的。辟入大都城,而门不容轨:进入这个大城市,但城门却容不下车轨。虎方错其牙,黄牛喘未已:虎正咬着牙,黄牛喘息还没停。舟进却湍中,如狼疐其尾:船驶进激流,好像狼咬住尾巴一样。当其险夷交,跳伏正相踦:当它险和夷相交时,跳跃和潜伏正好相对立。回首黄陵没,此身才出匦:回头看时,黄河已经流入潼关,我这才出了函谷关。不知何心魂,禁此七百里
以下是对《秋夜集俞伯彭园池》的逐句解读: - 诗句一:“闲园无意作衰天,水气花阴事事然。” 译文:我无心打理这个空荡荡的院子,但看到院中的水汽和花朵,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 注释: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感慨,即使身处萧条之境,也能从中找到生活的乐趣。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无意”与“事事然”,描绘出一个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 诗句二:“霜后芙蓉犹有露
【注释】 瞿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在重庆市奉节县。 至此始称峡:从这开始才叫峡谷了。 岸束江龃龉:两岸夹河的山壁像牙齿一样相互抵触。 江势有往还:江水流动有曲折。 前山几茹吐:“几”是“几乎”,形容山势陡峭。 两崖何所争:两座大山崖之间没有争夺。 终古常相拒:一直这样相对峙。 水石日夜戛:江中的礁石昼夜撞击。 滟滪根孤危:滟滪堆,是江中的险滩,形状如同一个孤立的岩石,非常危险。 悍流不能去
秋日舟中题胡彭举秋江卷 望远写秋江,秋意无起止。 何曾见寸波,竟纸皆秋水。 烟中过寒山,江净翻如纸。 空色有无间,身在秋江里。 注释: 1. 秋日舟中题胡彭举秋江卷:在秋天的江上,为胡彭举的《秋江卷》题诗。 2. 望远写秋江,秋意无起止:望着远方描绘秋天的江景,但秋天的气息没有起始也没有结束。 3. 何曾见寸波,竟纸皆秋水:我从未见过一片波纹,所有的纸张都变成了秋天的水。 4. 烟中过寒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若非蹈今涂,昨日险亦足。 注释:如果不是踏上今天的路途,昨天的危险也已足够。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经历的挑战和困难已经足够,现在可以安心前行的情感。 果然备层峻,蛇鬼犹踯躅。 注释:果然面临重重艰险,但像蛇鬼一样仍徘徊不前。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面对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即使面临重重挑战,也要勇往直前。 两崖穷登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