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惺
【注释】栖:停歇。岑:山峰。暝:昏暗。阴:阴暗。 赏析:这是一首写舟夜行景的诗。首联点明时间是黄昏时分,作者在船上休息,船停靠在容易栖息的地方。颔联写天黑了,江水显得更远,山谷也更深了。颈联写到,隔在村庄里的炊烟像是在早晨才冒出来的,近峡口的山气也是阴沉晦暗的,仿佛有雾笼罩住了天空。尾联描写初月难离雾,疏灯稍着林,渔樵昏后语,山水静中音。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归鸦和倦客的担忧。全诗语言朴实
【译文】 我终于见到山前林光映照,秋气弥漫泉流日边深。 依然寒照的流水,何处再寻那孤光? 【注释】 1. 归经蒙惠二泉:归经蒙惠,即受惠于您所赐的泉水。 2. 始见山前光满林:开始看见山前林木的光华。 3. 泉流秋气日边深:泉水流淌在秋天的气息中,仿佛太阳已经移到了天边的深处。 4. 依然寒照此流水:这寒冷的阳光照在这流水上。 5. 再踏孤光何处寻:再次踏上那孤独的光芒寻找它的所在。
【注释】商山海上半秦民,:商山在陕西省商洛市。海上指的是商洛市的丹江口水库。半指一半。桃源:传说中的理想境界。避秦:躲避秦朝统治。一渔子:一渔人。翻疑渔子是仙人:渔子和仙岛相混。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桃花源”这一传说故事的评论,诗人借古喻今,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现实的不满,同时寄寓了诗人的理想与志趣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根据对全诗内容的理解进行概括,结合写作手法分析其艺术效果。注意不要遗漏任何一项要点。本诗首联“形神相亭毒”“金铁斯寿众形促”写此锅的形与神,是说此锅的形与神与金铁相似;第二联“若将神气视金铁,金铁犹为有形属”写如果把此锅的神气与金铁相比,那么此锅的神气还是属于形的范畴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钦山渔仙洞寻龙君御所住观其刊凿之迹的经历。 诗的注释如下: - 楚人事黔役:在楚国(古代中国的一个朝代,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工作,但被派往贵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地方,位于今天中国的西南部)。 - 所得乃在楚,特以黔为名:虽然在楚国工作,但是因为贵州这个地方而得名。 - 如彼蜀三峡,其险半于荆:就像蜀地的三峡一样,这里的危险性也比荆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地方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1-2句: 关键词: 宵步、浮山石廊 释义: 在夜晚,我漫步在浮山的石头走廊上。 赏析: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夜晚独自行走的场景,通过“宵步”和“浮山石廊”两个关键词,营造出一种宁静、幽深的氛围。诗人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中散步,可能是因为他觉得这样的环境更适合他的心情和想法。 第3-4句: 关键词: 题岩 释义: 古人常常在石头上题写诗文,以此表达他们的情思和志向。 赏析:
【注】秋晚荆门道中抵泉寺宿:秋日傍晚,在荆门途中抵达温泉寺住宿。 向晚秋如何?:傍晚的秋天是什么样子呢? 舆马行鸿蒙:马车行驶于广漠无边的原野。 动植犹在野,未落气先空:动物和植物仍然留在原野,但已开始飘荡在空旷的空气中。 平楚远难静,秋声当在中:平坦的原野远处难以平静,而秋声就在其中。 鸟归赴残霁,千山红未终:鸟儿归巢,奔赴残留的雨过天晴,而千山之上,红花尚未凋零。 洞岩寂寂后,威蕤生众容
注释: 子居,指子居先生(作者),在河边。 河干,指黄河岸边。 河水寒其声,黄河水冰凉。 而我来五月,我来到五月。 飒然形虑清,心情变得清爽。 乃悟秋冬意,才明白了秋冬之意。 不从霜雪生,不是从霜雪中生长。 动植溯洄之,万物都向上游回流。 欣欣无不荣,一切都生机勃勃。 肃然高寒内,内心充满了严肃和高洁之情。 贵具天渊情,应该具备天高地阔的胸怀。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通过对黄河的描写
【解析】 “争日分烟,草木昭晦”一句,意为:阳光与烟雾争辉,使草木显得昏暗不明。“竞日”句中,“竟日”指太阳在天空高悬一整天。此句以拟人化手法写太阳的光辉与雾气相互争夺地盘,从而使得草木显得暗淡无光。 “寒吹暄肃”是说寒冷的风和暖和的风交替刮过。“寒吹暄肃”四字,写出了深山之中气候变化的剧烈。“风泉斯籁”,意思是风吹水声如同乐曲一样悦耳动听。“风泉”两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山林间风的清幽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首先读懂诗句,然后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意境。注意不要出现错字、别字。注意重点字词“对、外”的解释。“河对”指门前的河水,“门向背”指门的开合方向。“友朋并”指朋友和伙伴一起来。“语默”指说话和沉默。“了无碍”指没有妨碍、阻碍。 【答案】 译文:我游玩过两次,但不能再来访。徒然记得你的门前,曾经与寒冷的河水相对。现在却幻化成另外的路途,河流已经不在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