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祖望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为吊木城迹,犹余铁锁钳。” - “吊木城迹”指的是吊桥,古代用来过河或渡船的一种结构。 - “铁锁钳”是指铁制的锁链,用以固定船只,防止其移动。这里可能意味着江面上仍有铁锁连接,阻碍了船只的自由航行。 2. “南风三日利,白下百城严。” - “南风三日利”描述的是南方的风持续三天都很有利。这可能指的是天气状况良好,对航海有利。 -
【注释】 南雷:指张岱,字宗子,号南雷。宋儒学案:指黄百家的《宋儒学案》(四十六卷)。 编次:编排。 南雷宋儒学案序目:指黄百家所撰的《宋儒学案》的序言部分。 关洛源流:关中、洛阳是中国古代两个重要的文化中心,源流即渊源和流变。 丛残:散乱残缺。 细讨论:详细地加以论述。 薪大:柴火之大。这里借以比喻学问之大。 精魂:精神。 世尽原伯鲁,吾惭褚少孙:世间尽数了原伯鲁(原亢)的事
注释: 谒汤文正公祠 其二:拜访汤文正公的祠堂(即汤显祖)。 屈指诸前辈,终无第二人:数算那些前辈们,没有第二个人能超过。 尚存吴苑祀,未荐頖宫茵:汤显祖的祭祀仍然在吴国,没有被供奉进汉高祖刘邦的庙堂里。 道以躬行重,人从述作论:人们认为汤显祖是实践者而不仅仅是理论家。 甘棠犹百世,盥手酹青蘋:比喻汤显祖的品德如甘棠树一样流传了数百年,人们在祭拜他时会洗手然后敬献香草。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白石不可烂,残山尚自开。” 注释:白色的石头经年累月也不会腐烂,即使被破坏,残破的山峦仍然能够重新长出新的枝叶。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白石和残山,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白石虽然历经岁月的侵蚀,但依然坚硬如初;而残山虽遭破坏,却能在新枝嫩叶中焕发生机。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象征着人类在困境中永不放弃、勇往直前的品质。
【注释】 1.半查:即李查。字子五,唐代诗人。 2.垂髫:指儿童。 3.凤雏:指人俊美有才气。 4.绛帐:指东汉时班固为大将军窦宪作的《两都赋》,文中“绛帐”指的是窦宪的府署,这里用以指代官署或仕途。 5.纠绳:纠正过失。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李查的赞颂和勉励。诗中先赞美了李查少年时的才华与成就,再勉励他继续努力、有所作为。全诗语言朴实流畅,充满了对李查的关爱与期许。
【注释】 柬:问候; 陈观察:即陈赓斋,字子高,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副使:明朝官名,掌理刑狱,兼管民政,秩从三品。左迁后:指被贬官后的境遇。 幽居:隐居在僻静处。 到门无杂客:家中没有闲杂的人来访。 插架:书架。 拥:围拥。 养:养生之道。 笥(sì):竹筒。 逐逐:追逐,指官场上的奔竞。 吴艅(bēn):地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陈观察的一封书信。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的《消夏什器偶赋同嶰谷兄弟五首·其一》中的一首。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倦倚藤床去,新传旊氏工。 译文:我疲倦地靠在藤床上,这是新的旊氏制作的器具。 注释:旊氏,指制造器具的工匠名。 2. 象形疑有底,托体爱虚中。 译文:这些器具的形状似乎是有底的,但我更喜欢它们的空心设计。 注释:象形,指这些器具的形状与实物相似。 3. 瞑据增安隐,清吟退蕴隆。 译文
【赏析】 “竹衫”是诗人在夏日炎炎时所穿的一件夏服,其材质为竹子编织。诗中通过描写诗人在炎热的夏天穿着竹衫的感受,以及与友人的交往,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全诗简洁明快,富有生活气息,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注释: 1. 竹衫:指以竹子为材料的夏季服饰。 2. 此君真不俗:此君真是非凡俗之人,不拘泥于世俗。 3. 衣被足神清:衣服足够干净清爽,足以让人心旷神怡。 4.
薏田问予东武四先历颠末以诗代札鹭岛波涛里,曾颁此一编。——鹭岛在浙江舟山群岛的舟山岛上;“颁”是颁布的意思;“一编”即指《东武诗》一卷。 白头馀二相,墨制志残年。——“馀”字作“尚”解;“墨制”指用笔写成的遗嘱;“志残年”意谓记录下自己残年的生活情况。 五指难传信,长垣竞着鞭。——“五指难传信”是说手指难以传达信息;“长垣”指边塞;“着鞭”指出征打仗。 壮志亦轩然。——“尤”字作“更”解
故太仆陈皇士木渎别业太仆园如昔,于今几岁寒。 注释:太仆的园林如同往昔一样,如今已经有几代人了。 抄诗禆国史,选佛挂儒冠。 注释:抄写诗歌以补正史书,选择佛教和儒家的学问来提升自己的修养。 梧竹留馀荫,池台溯古欢。 注释:梧桐和竹子留下它们的余荫,池塘和楼台都追溯古代的快乐。 灵岩在何处,清籁出云端。 注释:灵岩山在哪里,清新的声音从云端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