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汝纶
保定淮军会馆联 注释: 1. 乡仍侠窟遗风:家乡的风俗仍然保持着侠义之风。侠窟,指侠士的居所,这里比喻家乡。遗风,指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2. 万丈白虹马生角:形容英勇无畏,如同神驹般驰骋战场,勇冠三军。3. 何处访战场余事:询问哪里可以找到战场的痕迹和往事。4. 一堆黄土豹留皮:描绘战场上尸横遍野,犹如黄土堆中豹子的皮毛散落一地。5. 豹留皮:比喻战死的士兵,他们的皮毛如同豹子一样散落在战场上
【注释】:联:指李刚。奇才:指杰出的才能。汉三辅:指西汉时的京兆、左冯翊和右扶风三郡,是西汉的首都长安地区,也是当时政治、经济中心,人才荟萃之地。禹九州:指南北朝时期的九州(冀、幽、兖、青、徐、扬、荆、豫)。闳(hóng)识:高超的见识。 这首诗的意思是赞扬李刚的才华出众,其见识高远,如同汉朝的三辅之地,而他的见识却超越了当时的九州大地。 【赏析】:此诗首句赞李刚“奇才”,次句叹李刚“宏识”
【注释】 程学启:明朝初年将领。 垂拔:城墙即将崩溃。 摧:摧毁。 左右手:指左右亲信。 百战论功:指在百战中论功行赏。 言决策:一句话决定大事。 文武才:文武两科的才能。 【赏析】 这首诗是赞颂程学启的。诗的一、二句赞扬了程学启在城被破时,仍能坚持到底的精神;诗的三、四句称颂他百战百胜,为国立功;诗的五、六句赞美他在关键时刻能够当机立断,做出正确的决定。 全诗以“文武才”概括了程学启的全面才能
诗句释义 1 见闻采自殊邻 - “见闻”指见识和听闻。“殊邻”通常指的是远方的邻国或不同的文化领域,这里可能表示从不同的地方或文化背景中汲取知识和经验。 2. 声名过海 - “声名”即名声。“过海”比喻名声传遍四方,影响深远。 3. 学问传之天子 - “学问”指知识与智慧。“传之天子”意味着学问被皇家所推崇和重视。 4. 标望绝人 - “标望”指远大的志向。“绝人”意为超越常人
【注释】 挽阎鹤泉父:阎鹤泉,字元卿。元卿父名鹤年,故称之。公,指阎鹤年之父阎象祖。三舍,《周礼.大司徒》“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谓之闾。四阊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十党为州,使之相宾;五州为乡,使之相伍”。乡党即里社。这里指阎象祖的家乡。禁中颇牧:指宰相。颇,同“博”。方志,地方志书。二百年故事:指历代朝廷对阎象祖父子的任用。止此老一人:《汉书·循吏传序》:“汉兴以来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寿万云耕堂上双亲:这是对两位父母或长辈的祝福或赞美。"寿万"可能指的是寿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云耕堂"则可能指的是一个有书卷气息、学问渊博的地方。"双亲"则明确指出了这两位长辈的存在。 2. 公与夫人,蔚成国瑞
我们来解读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第一句:共识韦平有家法 - 共识:普遍认可或赞同。 - 韦平:一个地名或人名,这里指代可能的作者或某位人物。 - 有家法:拥有一套家族或团体的规则和传统。 第二句:喜从群纪得心交 - 喜:喜悦、高兴的意思。 - 从:跟随、随着。 - 群纪:一群人的行为规范或习俗。 - 得心交:内心与外界达成了某种默契或和谐。 翻译:
诗词原文 寿五弟诒甫 孔融不肯下曹操;东坡持是寿卯君。 注释 寿:祝福,庆贺。 五弟:指作者的五个弟弟。贻(yí):赠送,赠给。 诒甫:即贻甫,指赠与五弟。 孔融不肯下曹操:据《世说新语·尤悔》记载,曹操曾让孔融把“融辈皆惊”的文告写在白板上,孔融不从,曹操就杀了孔融全家。后因以“孔融让曹”为典,表示不愿屈从于强者,不肯屈服于敌人。 东坡:苏轼之字。苏轼曾用“东坡”自号。 卯君:指苏轼的弟弟苏辙
【译文】 名声和德行,高过千年;声名和恩泽,遍布四方。 【注释】 空:超过,胜过。千岁:指千年,极言其长。四维:古代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施(shì):恩惠。声施满四维:恩惠遍布天下。 赏析: 这首诗是贺寿之作。诗中说“名德”,即名声与德行,二者都很重要,而作者认为名声和德行都“空”得过了头,“声施”则是指声名。所以,整首诗的意思是:名声和德行都很高超,声名和恩泽也遍布四方
注释:庭院中有小孩,身穿五彩衣服。公在今世,为万石君。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七言诗《寿苏伯恭》,作者通过描述庭院中孩子着五彩衣服的场景,以及自己作为万石君的荣耀,表达了对苏伯恭的敬仰和祝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