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占梅
注释:山水未深猿鸟少,幽清人境便为居。虽然距离天竺三千里,此亦孤山可结庐。 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十分优美。首句写山水未深猿鸟少,幽清人境便为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之情;第二句虽睽天竺三千里,此亦孤山可结庐,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山水诗
注释:在戊午日,我写完了新的诗篇,心情还没有平息。一声“去也”,唱出了清新的歌谣。山神如果不嫌弃我放荡不羁,那么明天我就要带着美酒,与你再约一次出游。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九日登高时写下的即兴之作。他首先抒发了自己写就新诗的心情和感受,然后表达了自己想要再游土地公坑的愿望。诗歌的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解析】 题干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首先应了解诗歌内容,然后对诗句进行逐句翻译;最后在译文后面加上注释、赏析等。 (1) “啁啾村学草堂前”,这句的意思是:村子的小学坐落在草堂前面。啁啾:鸟叫声。 (2) “咕哔声中一叟眠”,这句的意思是:在嘈杂的鸟鸣声中睡着了的老人。 【答案】 译文:村子的小学坐落在草堂前面。
【注释】 秋风:指秋风肃杀的气候。纸阁:指书斋。纸:纸做的,这里指书。百感:各种感慨。忽然生:突然产生。离索:离散。束发:指年轻时期。磊落:胸怀坦荡、宽广。走马:骑马。何、刘:指东汉末年何进、刘表两位权臣。侠客:指东汉末年的豪杰之士。朱、郭:指东汉末年的名士。苏子:指苏轼。苏子貂:苏轼晚年时戴的貂皮帽子。不舞羊公鹤:《晋书·王恭传》载,西晋羊昙与王恭同为桓温幕下主簿,二人感情很好,王恭死后
【注释】 春郊即景 其五 :在春天里,郊外的景色。 癸亥: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此处指壬戌年的正月。 如虹日脚下平川:像彩虹一样美丽的太阳落在平坦的地面上。 无数樵歌后复前:无数樵夫唱起了山歌。 我亦笋舆回去缓:我也乘着竹轿慢悠悠地回去。 笋舆:竹轿。 舆夫齐唱「鹧鸪天」:我与车夫一起唱起《鹧鸪天》。 【赏析】 这首七律描写了诗人在春天郊外的所见所感。首句“如虹日脚下平川”
注释:沿着村庄的萝卜白得象霜雪,油芥花多得满地都是黄。开遍夭夭的桃树和盛开的李子,春山好像在笑也好像在妆。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春景的七绝诗,诗人用“萝卜”和“油芥花”作为春天的象征,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春日田园风光图。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优美,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后垄道中晓发作(甲寅)旅夜不成眠,棂风吹败纸。 驾言向中途,町蹊随迤逦。 孤月憩岩巅,遥山潜雾里。 村鸡听三号,舆夫行五里。 曙色犹朦胧,道旁暂休止。 星影辨前林,滩声知近水。 临流掬月光,一漱凉侵齿。 欲下舆舆眠,吟情时复起。 【注释】: 1. 棂风:指微风。 2. 町(tǎnɡ)蹊:小路。 3. 暝:天黑。 4. 寐(mèi):睡着。 5. 吟(lín)情:作诗的兴致。 6. 清溪
南山骤然下起一场大雨,北山却晴空万里。 树木半截还挂着夕照的余晖在闪烁。 独自漫步到小桥上,倚着栏杆静静地聆听泉水的轰鸣声。 注释:骤(zhòu)雨:突然的雨。癸亥:唐宋人纪年法中的一种,即公元953年。得得:形容声音清脆悦耳。赏析:这是一首描绘雨后景色的诗作。首句通过“骤雨”和“北山晴”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描绘出雨后景象。第二句“半树犹馀夕照明”,则进一步描绘了雨后的景色,夕阳斜照在半棵树上
注释: 二十里长的美丽原野去路很远。环绕在村子四周老树高大,枝杈错杂。 牧童归晚不吹笛,骑上闲散的牛数着傍晚乌鸦。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了春天乡村的景色。前两句描绘出乡村宁静美丽的画面,后两句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另一面,牧童归晚不吹笛,骑上闲散的牛数着傍晚乌鸦。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乡村的宁静与美丽
我们来翻译这首诗: 伟山内兄在榕城去世后,他的家人(十来口人)渡海来到我这边相依。安置已定,我便作诗来表达我的感受。寡鹄啼哀哀,孤雏鸣唧唧。相依渡海来,可怜皆弱质。无食号馁饥,无衣苦寒栗。居住复无庐,何处堪容膝。举家十馀人,谋生计安出。睹此怀故人,我心倍怆恻。葺我南园居,细小藉栖息。分我布帛衣,寒威免侵逼。指我北庄囷,三餐聊饱食。男课以诗书,女课以纺绩。有井可汲炊,有圃可艺植。半载经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