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从西来,萧萧鸣纸阁。
百感忽然生,四顾叹离索。
忆我束发时,壮怀亦磊落。
买棹游江湖,走马入京洛。
文士交何、刘,侠客结朱、郭。
携酒上歌楼,挥金恣欢乐。
归来曾几时,家居渐落寞。
两鬓惊萧疏,一身苦羁缚。
已敝苏子貂,不舞羊公鹤。
负此七尺躯,铸就六州错。
安得请长缨,直扫单于幕。
射虎弯星弧,斩蛟拭霜锷。
已矣复何言,此想真虚作。
中夜起披衣,转觉鸡声恶。
【注释】
秋风:指秋风肃杀的气候。纸阁:指书斋。纸:纸做的,这里指书。百感:各种感慨。忽然生:突然产生。离索:离散。束发:指年轻时期。磊落:胸怀坦荡、宽广。走马:骑马。何、刘:指东汉末年何进、刘表两位权臣。侠客:指东汉末年的豪杰之士。朱、郭:指东汉末年的名士。苏子:指苏轼。苏子貂:苏轼晚年时戴的貂皮帽子。不舞羊公鹤:《晋书·王恭传》载,西晋羊昙与王恭同为桓温幕下主簿,二人感情很好,王恭死后,羊昙伤心过度,竟把头上的白帽摘下来埋葬了,可见“羊公鹤”指的是羊昙。六州错:指六朝时代所铸的钱。单于幕:匈奴呼衍王帐幕,即匈奴王庭。
【赏析】
《秋夜感旧作(甲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九月十五日所作。此诗前半部分写自己早年壮怀激烈之时及游历江湖的豪情壮志;后半部分写自己中年时对现实的失望,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自己一生遭遇的无奈和哀叹。全篇以悲愤的心情抒写自己的身世之感,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首联点出诗人因秋风而触发的种种感触。“秋风”二字,既写出了季节,又暗示了时局。“萧萧”二字则写出了秋风声势之大,声势之猛。“鸣纸阁”,则写出了秋风之声激荡在纸阁之内的情景。这四句诗中包含了诗人因秋风而触发的各种感慨。
颔联承上启下,由感慨而转入追忆往昔,抒发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表现了自己壮心不已的精神风貌。“忽然生”,“四顾叹”二句是说:忽然之间感到百感交集,于是环顾四周,感叹人生易老、世道变迁,不禁感慨万分。“忆我束发时,壮怀亦磊落。”两句是说:回想年轻时,胸怀坦荡、宽广,豪迈之情油然而生。
颈联承上启下,由回忆往事而转入描写自己的现实生活,表现了自己对现实的深深不满。“买棹游江湖”二句是说:曾经乘舟游览江湖大地,也曾骑马来到京城洛阳,与文人们结交交往。“文士交何、刘”二句是说:当时曾与何、刘等名士结交来往,“侠客结朱、郭”二句是说:也曾结识一些侠义之士,与朱、郭等人相交。“持酒上歌楼”二句是说:还曾带上美酒到歌楼上畅饮,尽情享乐。“已几时”二句是说:这些年来已经过去了多久啊!“家居渐落寞”二句是说:如今家中越来越冷落寂寞了。
尾联承上启下,由回忆往事而转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表现了自己对现实的失望和不满。“两鬓惊萧疏”二句是说:两鬓间的头发变得稀疏起来,一身羁绊也越发地沉重了。“负此七尺躯”二句是说:身负七尺长的身躯,却无法施展抱负,只好铸造出六州的铜像。“安得请长缨”二句是说:如何才能得到长绳呢?这样我就可以直捣敌人的心脏了!“射虎弯星弧”二句是说:要像当年赵盾射杀猛虎一样,挥动着长弓,射出一道耀眼的光芒,斩断蛟龙,拭去霜刃上的血迹。“已矣复何言”一句是说:唉,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只能如此而已罢了!最后两句是说自己已无话可说,只是如此而已!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诗,借咏史抒慨。诗人通过对比少年时代的雄心壮志和晚年的落拓潦倒,表现了自己壮志未酬、报负难申、英雄落魄的悲愤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求进取的不满和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