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占梅
冬尾突然传来内兄伟山广文的噩耗,不禁五中如裂,泪水沾湿衣襟。感今忆昔,以歌当哭(甲寅) 苍天为何有极,悠悠恨难以平静。 年残家计窘迫,又当痛内兄。 内兄在榕省,广文官独冷清。 半生经历穷途,壮年当逆境。 孀妇赖以全,德门赖以整。 弱弟亲提携,慈亲勤定省。 苦志常下帷,乡荐幸早领。 借此开亲颜,饱暖犹难永。 我谊忝葭莩,与粟常五秉。 得此为西江,一饱无奢请。 羡君真血性,孝友复温醇。 喜怒不形色
【注释】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偕叶松潭广文、陈性初:一同到叶松潭的广文陈性初、茂才土地公坑登高即事。九日,指重阳节。偕:与。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于九月初九这天同友人陈性初、叶松潭等登高时所作。诗中描写了登高所见的海甸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危岩万仞瞰平阿,海甸秋清气候和。”第一句写山景,万仞高山直插云端,俯瞰着平坦的大地,秋色澄明,气候清新宜人。“瞰”意为俯视
注释: 回首儿时一刹那,雪泥鸿爪渐消磨。 构亭亲友今何在,独对西风起浩歌。 注释: 回首儿时一刹那,指回首往事,就像一眨眼的功夫那样短暂。 雪泥鸿爪渐消磨,雪地上的足迹像鸿雁的爪印一样,渐渐消失不见了。 构亭亲友今何在,你我曾经一起建造过亭子的朋友们现在哪里呢? 独对西风起浩歌,独自一人对着秋风高唱豪迈的歌曲。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戊午年(公元1628年)重九日登高时所作
这首诗的原文是: 携朋得得共登临,无数啼禽竞好音。路转板桥重拾级,羊肠径绕白云深。 注释如下: - 携朋得得:携带着朋友,兴冲冲地一起登上山。 - 登临:登上高处。 - 无数:形容众多,许多。 - 啼禽:鸣叫的鸟。 - 竞好音:争相发出悦耳的声音。 - 路转板桥:山路拐弯处有一个石板桥。 - 重拾级:再次拾级而上。 - 羊肠径:弯曲如羊肠的小道。 - 白云深:云彩浓密,仿佛在深谷中。 赏析:
让我们来解读这首诗: 潜园主人歌(甲寅) 为闲或为忙,问我我亦疑。 素希晋陶潜,北窗傲皇羲。 复拟唐李约,南山友鹿麋。 瞰破名利场,变诈只自欺。 富得朱顿富,财聚名受訾。 贵得金张贵,位高身心危。 可知冥冥中,饮啄皆有司。 弄巧反为拙,谋盈反成亏。 古来知命者,乐道自恬熙。 我非昔贤比,襟怀不外斯。 嗟自弃养后,百念早灰之。 久凭邓禹笑,长抱毛义悲。 陈、张成仇怨,友道更难持。 已作伤弓鸟
【注解】 春郊即景 其四 (癸亥):这是一首描写农村妇女的诗作。 惊人:令人惊异。 妇女笑言哗:指妇女们嬉笑喧哗。 紫面红唇半黑牙:形容农村妇女的皮肤和嘴唇的颜色是紫色、红色和黑色的。 最是村庄异妆点:最令人惊奇的是,这个村庄的妇女们打扮得非常不同寻常。 鬅鬙乱插一头花:指村里的妇女把头发扎成一个花球,乱插在头上。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天乡村妇女打扮的独特景象。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
【注释】戊午:指乾隆六十年(1795)的重阳节。 【赏析】此诗为作者与好友陈性初、叶松潭、茂才土地公坑登高时所作。 起句写九日重阳,诗人与朋友在山亭饮酒高歌,长啸临风,陶醉其中,酒意正酣。 “狂歌唱与座宾”,写出了他们放声高歌的豪情。 “其游不亚神仙乐”一句,写出了他们的游兴之豪。他们觉得这次游历不比神仙的游赏差,于是把山亭当成仙界,尽情享受。 末句“直把山亭作幔亭”,写出了他们高兴得忘乎所以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观水火穴纪事》。全诗以火山为景,描述了作者在火山游览的经历和感受。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1. 闻说火山奇,共入火山去。 - 听闻火山之奇,于是一起前往参观火山。 2. 遥望白芙蓉,排列白云处。 - 远远地看见白色的芙蓉花,像是在云雾缭绕中排列着。 3. 廿里大仙岩,寄宿许小住。 - 经过二十里的路程来到了一座仙人居住的大岩洞,可以暂时停留住宿。 4.
【注释】: 1)春郊即景 其一:红塍(chén)十里尽平坡,绿树青山野趣多。行过村南与村北,好风处处送秧歌。 2)春郊即景 其二:春回大地万物苏,花红柳绿映日辉。游子归心似箭急,踏青赏花乐悠悠。 3)癸亥:农历年号,指清代康熙五十一年。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王士禛的《春郊即景》中的第二首诗。全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解析】 此词为酬赠之作。上阕先述报国无才,却受厚恩之慨;下阕再抒报国之志未能实现,愧对知遇之意。全词抒发了词人因报国无才而深感愧疚的愤懑之情,表达了他报国无方,功微恩重,有负朝廷重托的悔恨心情。 【答案】 剿御会匪劳绩,加盐运使衔。恩重功微,诗以志愧(戊午) 剿御会匪劳绩,加盐运使衔。恩重功微,诗以志愧(戊午)。 报国无才意却虔,头衔此日戴青天。 枕戈未遂澄清愿,拜命真惭鲁仲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