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读: 1. 叩阍辞:“叩”,敲,“阍”,守门的人。"叩阍"是指向守门人提出申诉或请求。 2. 海外之民同戴天:“海外”指的是遥远的地方,“戴天”意为头顶着天空。这里表达了一种对远方民众的同情和关注。 3. 覆盆在顶天悬悬:覆盆,即倒扣的盆,形容天空像被翻转的盆一样悬挂在空中。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天空的高远和不可触及。 4.
囚人哀 惨惨新竹城,凄凄苗栗路。 阴风四面来,颓云千里布。 警吏夜缚人,如狼驱走兔。 三五同一牢,百十同一捕。 骈颈就死期,悲情谁得诉。 亦有为鬼雄,一瞑绝不顾。 可叹瓜蔓抄,荆棘在跬步。 毙木作摽枝,生涯付草露。 贷死有轻条,犴门长禁锢。 仰首海东天,覆盆日为暮。 长此黑漆乡,黡然不求寤。 微尘一张眦,时时堪恐怖。 逝者良可哀,存者亦何慕。 海山有鲸鲵,京观封无数。 悲风散毅魂,何处五人墓。
【注释】 1.役夫:指劳动的人。 2.吉网:指凶恶、狠毒的强盗。 3.钳匪所思:钳制匪徒,使他们不敢作非为。 4.虎苛、蛇敛:比喻凶狠残忍的暴君。 5.青磷:古代传说中一种青色的火焰,这里指霹雳。 6.平地:指人间,比喻无辜者。 7.炮雨:比喻猛烈的炮火。 8.冥:黑,暗。 【赏析】 《役夫行》是唐代诗人韩翃所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一幅战争场景。诗人以犀利的笔触,刻画出战争带来的恐怖气氛
役夫叹 生作路旁尘,死作岩下土。白日惨不温,照见役夫苦。 役夫来自东,见山两眼红,茧足万山中。役夫来自西,有足自行地,未尝越山溪。 役夫来自北,呜呜复唧唧。城人入深山,如鱼落罟罭。 役夫来自南,南热寒不堪。入山逢阴雨,僵绝六有三。 山途况险恶,溪深石崿崿。肩头负重担,未行足已弱。 长官图勋阶,民番填沟壑。只有役夫苦,谁识从军乐。 西人驱向东,东人驱向西。饥暍受鞭扑,不异犬与鸡。 毒疠中人身
【注释】 1.入市复算缗:重新向朝廷缴纳赋税。 2.锥末及锱珠:比喻征收的税赋像小针尖和珍珠一样微不足道。 3.削朘(zhuì zuǐ)将到骨:剥削到了骨头上。指农民被榨取到了极点。 4.未止占剥肤:指农民被剥削的不只是肉体,还有精神。 5.茫茫沧海桑:无边无际的农田。沧海桑田,原指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后来常用来比喻世事变化极大。 6.何日变膏腴:何时才能恢复往日的富饶。膏腴,肥美的土地
注释:我节衣缩食、节省开支,仍然感到不够用,可又可以到酒家去当垆卖酒。 赏析:这首诗是白居易在长安做官时的自况诗之一。诗人以卖酒的老板娘的身份和口吻,来写自己艰苦的生活和对酒的热爱,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思想感情
诗 哀鸿篇 芦塞腾霜威,大地填杀气。 饥鹰搏击来,征鸿何处避。 嗷嗷向南山,复逢矰缴绁。 肃肃起秋声,飘飘洒毛血。 爰集在中泽,俯仰且偷生。 黍稻四野空,飞啄又安营。 我作哀鸿诗,未终泪盈把。 长距凌云霄,弱肉风尘下。 闻说云林地,今年遭屠杀。 垂翅落机中,破脑不得脱。 家室既摧残,脂膏亦剥割。 造化岂不仁,生物付夭阏。 哀哀群羽毛,枨触难为活。 凌空思奋飞,樊笼终有括。 中或失其群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估客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全诗共四十六字,前十二句写海上贸易之盛况,后十四句写海上贸易者在海路中受难之事,最后一句点明主题. (一) 曾闻海上蓬莱山,珊瑚之树翡翠环。 译文:我曾听人说在海上有一座蓬莱山,山上生长着像珊瑚一样的树木,树上挂满翡翠般的果实. 关键词:“曾”、“闻”、“蓬莱”、“珊瑚”
注释:田野里生长着禾苗,但因为干旱缺水,禾苗长得不好;天公不作美,旱季的天气让人感到难过。 赏析:《野田黄雀行》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反映农民疾苦的长篇乐府诗。诗写农夫耕田归来,在野田间偶见一只受伤小鸟,便把小鸟带回家中喂养,待伤愈后放飞。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淳朴清丽
这首诗描述了壬寅年夏四月,土匪们进行的大扫除。他们一宣布命令,就使得成千上万的房屋变成废墟,开始设下陷阱诱骗投降,然后窃取盟约,长时期地等待,最后杀机四伏。在南北和中央,同一时间被杀害的人们,被装入棺材。当时人们饮酒作乐,而被杀的人被做成了菹菜(肉酱)。勇敢的人们勇敢地与他们对抗,最终反噬不犹豫。即使死也像羊或猪一样。其余的人都被斩首,并被装到车上。妇女和儿童随着水流而移动,人弃之屋也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