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乃恒阳天,庶草何由殖。
薰风来若丝,解愠空太息。
注释:田野里生长着禾苗,但因为干旱缺水,禾苗长得不好;天公不作美,旱季的天气让人感到难过。
赏析:《野田黄雀行》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反映农民疾苦的长篇乐府诗。诗写农夫耕田归来,在野田间偶见一只受伤小鸟,便把小鸟带回家中喂养,待伤愈后放飞。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淳朴清丽。
况乃恒阳天,庶草何由殖。
薰风来若丝,解愠空太息。
注释:田野里生长着禾苗,但因为干旱缺水,禾苗长得不好;天公不作美,旱季的天气让人感到难过。
赏析:《野田黄雀行》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反映农民疾苦的长篇乐府诗。诗写农夫耕田归来,在野田间偶见一只受伤小鸟,便把小鸟带回家中喂养,待伤愈后放飞。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淳朴清丽。
诗句输出:仰首天边暮色低,征途欲尽万峰齐。 译文:仰望天际,黄昏的余晖渐渐褪去,仿佛整个世界都陷入了宁静和等待之中,似乎所有的山峰都在等待着日落的那一刻。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日落时分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征途欲尽万峰齐”也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结束的期待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句输出:云从南出风从北,山自东来海自西。 译文:云彩从南方升起,风吹向北方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与形式,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第一联“商鞅死后无罪魁,今见东邦炀死灰”,意思是商鞅死后没有罪过的人成了头目,现在看到东方的隋朝灭亡就像烧掉的死灰。这里用商鞅变法比喻隋朝的暴政,把隋炀帝比作商鞅;“商鞅死后”暗指隋文帝杨坚,“无罪魁”暗指他废除了商鞅的法家思想,实行仁政;“炀死灰”指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对隋炀帝的批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感事和韵》,全诗如下: 不见苌弘碧血腥,江山离乱杜陵经。 相逢白发黄倪辈,尽是饥鸠老鹄形。 海沸三年珠屿黑,天烘一角火峰青。 涛声远远蛟龙啸,日夕楼头当哭听。 注释: 1. 不见苌弘碧血腥:苌弘,春秋时人,传说中曾以血染丝带献给周幽王。碧血,指苌弘被杀后,其血染红丝带。这句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叹,以及对英雄壮举的缅怀。 2. 江山离乱杜陵经:杜陵,古地名
北固山登望 江天楼阁渺茫间,天堑江城两面环。 寺内近寻梁武迹,云还远见晋王山。 象焦锁钥金陵道,京岘凭依铁瓮关。 六代犹馀驰马路,如虹石径枕波湾。 注释: 1. 诗一开头写景,描绘了北固山高耸云端的景象,以及江水环绕的壮丽景色。 2. 接下来写到在寺庙里寻找梁武帝的遗迹,又远望着晋王山,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感慨。 3. 诗中还提到了“象焦”和“京岘”两座重要的地标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战争后的荒凉景象,通过描绘战争对城市的影响,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和平的向往。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1句:惊天蓦地起兵戎,闾左繁华瞬息空。 - 注释:"惊天蓦地"形容突然,"兵戎"指战争,"闾左"指城市的东面,"繁华"指繁荣的景象。 - 赏析:这句诗描述了战争来得突然,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第2句:喧路鹳鹅同上蔡,失家鸡犬异新丰。 - 注释:"鹳鹅"指鹳和鹅
【注释】 七言今体:七言绝句。 台湾哀词四首:台湾有“哀词”之俗,即在祭祀时唱的挽歌。此诗为其中之一。 今体:指近体的七律、七绝等。 鲁仲: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文子。 千金:比喻价值极高。 秦:秦朝。 竟看:竟然。 时事:世事。 埃尘:尘埃。 鳌梁:大龟,古人以为能负重致远。 蜃气:海市蜃楼,海上出现的幻景。 粪壤:污秽之地。 红羊劫:佛教语,谓劫数已满,世界将毁灭。 昆冈火:指大火。 【赏析】
遇李石鹤孝廉 赋赠二首 其二 注释: 天涯不用共温存,此去文星照帝阍。 别我看花春逗路,送君渡海雪浮尊。 华亭听鹤江南地,燕市驱车蓟北门。 得意未应高步上,愿留龙尾待追攀。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通过送别友人的场景,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句解析: 1. 天涯不用共温存,此去文星照帝阍。 - “天涯”指远方,表达了与朋友分别的遥远和不易。 - “文星”比喻文人
《新秋即事》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秋季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句释义: 1. 西风瑟瑟暮云飞,远望关山路未违。 - 西风瑟瑟:形容秋风的声音,瑟瑟是指风吹树叶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秋风的凄凉。 - 暮云飞:形容傍晚的云彩在天空中飘动。 - 远望关山:眺望远方的山峰和山脉。 - 路未违:没有迷路。 - 注释:描述了诗人站在高处,望着远方连绵不断的山脉
【注释】 感事,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杨广文鸿图翁:杨广文,即杨洪,字鸿图,是唐代宗室;翁:这里指代诗人自己。“三首”:此为第二首诗。河山:指唐王朝的江山。举目:放眼。日酸辛:眼酸心悲。沧海:指大海。漫然:漫不经心。理钓缗(mín):钓鱼,引申为治理国事。杜甫:指杜甫《哀江头》中的“三吏三别”。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恨:遗憾。陶潜:东晋诗人陶渊明,曾隐居田园
注释: 七言今体台湾哀词四首 其一 风雨吹颓镇海台,江南又阅庾生哀! 乾坤欲老沈王气,山水无灵失霸才。 旸谷煽炎焚若木,尾闾沦没长蒿莱。 东望何处堪回首,万里浮云扫不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庾信的七言诗。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才华横溢,被誉为“文宗”。然而,他的命运却非常悲惨,一生坎坷,晚年被迁往北方,生活十分艰难。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我们来看第一句
我们将逐句翻译这首诗: 田野即事 - 描述了乡村景象。 村家何错落,村树何凌乱。 - 描述村庄的布局。 一径长逶迤,四野青草断。 - 描述一条小路曲折伸展,四周田野上的草都断了。 道旁一老翁,牵萝发浩叹。 - 描述一个老人在路边,头发散乱地叹息。 茅屋颠风飘,禾田恶水漫。 - 描述茅屋被风吹倒,农田被洪水淹没。 穷民兼饿殍,腹枵已年半。 - 描述穷人和饿死的人,已经饿了很久。 荒鸡号昏宵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的作品,内容表达了诗人对战争中受害者的同情和关心。下面是逐句解读: 援道殍志感(诗句) - 援: 救援或援助 - 道: 道路 - 殍: 饿死的人,特指因战争、瘟疫等原因导致饥饿而死的人 - 志: 意愿或志向 - 感: 感慨 - 注释:通过“援”字可以看出,此诗可能反映了作者在战乱时期,对于流离失所者的关注与帮助的愿望。 - 赏析
【注】 大讨伐: 指明朝对倭寇的军事行动。方隆冬: 正是严冬时节。生番: 这里指居住在山区的少数民族。叠嶂: 层层山峰。青天: 青色的天空。连营: 连接起来的军营。白日: 明亮的日光。朔风: 北方来的寒风。林樾: 树林间的阴影。烈火: 猛烈的燃烧。高邱: 高大的山丘。炮声: 火炮发射的声音。凿齿与雕题: 古代两种民族,这里比喻少数民族。相逢: 相遇。驰突: 奔驰冲锋。狉獉: 野蛮。狉:同“野”
囚人哀 惨惨新竹城,凄凄苗栗路。 阴风四面来,颓云千里布。 警吏夜缚人,如狼驱走兔。 三五同一牢,百十同一捕。 骈颈就死期,悲情谁得诉。 亦有为鬼雄,一瞑绝不顾。 可叹瓜蔓抄,荆棘在跬步。 毙木作摽枝,生涯付草露。 贷死有轻条,犴门长禁锢。 仰首海东天,覆盆日为暮。 长此黑漆乡,黡然不求寤。 微尘一张眦,时时堪恐怖。 逝者良可哀,存者亦何慕。 海山有鲸鲵,京观封无数。 悲风散毅魂,何处五人墓。
役夫叹 生作路旁尘,死作岩下土。白日惨不温,照见役夫苦。 役夫来自东,见山两眼红,茧足万山中。役夫来自西,有足自行地,未尝越山溪。 役夫来自北,呜呜复唧唧。城人入深山,如鱼落罟罭。 役夫来自南,南热寒不堪。入山逢阴雨,僵绝六有三。 山途况险恶,溪深石崿崿。肩头负重担,未行足已弱。 长官图勋阶,民番填沟壑。只有役夫苦,谁识从军乐。 西人驱向东,东人驱向西。饥暍受鞭扑,不异犬与鸡。 毒疠中人身
【注释】 入市:进入市集。书所见:记录所见所闻之事。荔支:石榴。绿竹:指竹笋。争:争相。挑菜节:挑菜卖的日子,即立春后第一个戊日。初度:初开张。卖鱼风:卖鱼的商贩。杖头:拄着的手杖。拟沽酒:想要买酒。酒楼:酒店。近:靠近。蹩躠:蹒跚。捞虾卖浆:捕捞虾出售。如走兔:像兔子跑一样快。碎裂:指将食物打碎。粥鼓:粥面打成的鼓样的东西。折饧箫:折断蒸糕的笛子。蚝筐:用来装蚝的筐。满地钱满路:到处都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