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支上市新桃红,绿竹雨过笋坼丛。
村家争趁挑菜节,街店初度卖鱼风。
杖头挂钱拟沽酒,酒楼近在市门东。
入市蹩躠才数步,捞虾卖浆如走兔。
碎裂粥鼓折饧箫,蚝筐满地钱满路。
蓬头乱发捉向官,皤叟啼哭黄童怖。
青春白昼此何为,官役执鞭处处怒。
旁人嘶声向我云,沿途贩卖例罚布。
鞭朴尚觉施小惩,重则科条须禁锢。
市上有门门有亭,小贩须从此中停。
牟利之夫蝇头聚,公徒敛钱一一经。
此钱为汝谋卫生,民愚不知自犯刑。
日斜市远无人过,肉味蝼漏鱼郁腥。
我闻斯故三叹息,营求锱铢比盗贼。
年来斗米贵如珠,一寸之丝当尺璧。
斥牛出犊充赋租,质子典衣供悉索。
朝卖芋拳夕卖瓜,穿巷入街行蹜踖。
天阴雀冻乌毕逋,空仓日日走饥鼯。
门前门后锒铛呼,临江谁有千头奴。
【注释】
入市:进入市集。书所见:记录所见所闻之事。荔支:石榴。绿竹:指竹笋。争:争相。挑菜节:挑菜卖的日子,即立春后第一个戊日。初度:初开张。卖鱼风:卖鱼的商贩。杖头:拄着的手杖。拟沽酒:想要买酒。酒楼:酒店。近:靠近。蹩躠:蹒跚。捞虾卖浆:捕捞虾出售。如走兔:像兔子跑一样快。碎裂:指将食物打碎。粥鼓:粥面打成的鼓样的东西。折饧箫:折断蒸糕的笛子。蚝筐:用来装蚝的筐。满地钱满路:到处都是钱,路上都是钱。蓬头乱发:头发蓬乱。捉向官:被官府抓去。皤叟:白发的老人。啼哭黄童:哭泣的儿童。白昼:白天。何为:为什么。例罚布:按例受罚。鞭朴:用棍棒抽打。尚觉:还感到。施小惩:给予轻微的惩罚。重则:严重了。科条:规定条款。禁锢:禁止。停歇:停留。牟利之夫:以牟取暴利为生的那些人。蝇头聚:指聚集在市场的人。公徒:官吏。敛钱一经:搜刮百姓的钱一文也不放过。此钱为汝谋卫生:这些钱是为了你着想而用的。民愚不知自犯刑:百姓愚昧无知,不知自己犯法。蝼漏鱼郁腥:蝼蛄爬出,鱼儿腐烂发臭。斯故:所以。三叹息:三次叹息。营求锱铢:谋求微薄的收入。比盗贼:与盗贼相比。年来:今年来。斗米:每斗米的价格。贵如珠:昂贵得和珠宝一样。一寸之丝:一根丝的长度。当尺璧:相当于一块玉的价值。斥牛出犊:赶走公牛让母牛生小牛,缴纳赋税。充租:充当赋税。质子:抵押人质。供悉索:提供全部钱财。穿巷入街行蹜踖:穿过小巷,走进大街。天阴雀冻乌毕逋:天气阴沉,鸟儿冻得蜷缩成一团。空仓日日走饥鼯:仓库里空空如也,每天饿得走不动路的乌鸦和老鼠。门前门后锒铛呼:敲击大门和院门的声音。临江谁有千头奴:临江边谁有千头家奴。
【赏析】
《入市》是一首反映封建统治者残酷压榨百姓生活的诗作,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阶级对农民残酷的掠夺、剥削和压迫。《入市》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当时诗人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负责管理常平仓等国家财政,并兼管茶、盐两事的事务。诗人亲眼目睹了农村集市上农民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力和劳动成果,因而写下了这首揭露现实的诗篇。
这首诗通过描写农村集市上农民们的艰苦生活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不满和对人民的同情。诗人运用生动的形象和夸张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农民们的艰辛和痛苦。
第一联“入市”,点题,总领以下诸句;接着“荔支”、“笋坼”,写出了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景象;“村家”两句,写农家忙于赶集,争先恐后的场面;“挑菜节”三字,揭示了集市的繁忙程度;“杖头”、“酒楼”二句,刻画了诗人买酒喝的情景;“街店”、“鱼”二句,反映了集市上的繁华景象;“杖头”二句,又写诗人买酒的情景;“酒楼”二句,写诗人站在酒楼上看热闹;“入市”四句,写农民们在集市上辛苦劳作的情景;“碎裂”二句,写他们卖东西时的情形;“粥鼓”二句,写他们的困境;“蚝筐满地钱满路”二句,揭示出他们的悲惨遭遇;“蓬头乱发”二句,表现了他们的狼狈不堪;“青春白昼”二句,揭示他们的处境多么危险;“官役”二句,揭示了他们的悲惨遭遇;“旁人”二句,揭示了他们的可怜境遇;“肉味”二句,写他们的饥饿难耐;“我闻”二句,抒发诗人对他们命运的感慨;“营求”二句,揭示了他们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处境;“朝卖芋拳”四句,描述了他们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遭遇;“天阴”二句,揭示了他们的命运多么悲惨;“肉味”二句,揭示了他们的生活多么凄苦;“门前门后”二句,揭示了他们的痛苦遭遇;“临江谁有千头奴”二句,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愤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