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午方隆冬,生番大讨伐。
叠嶂摩青天,连营一齐发。
白日照深箐,朔风响林樾。
烈火焚高邱,炮声夜未歇。
凿齿与雕题,相逢即驰突。
其俗本狉獉,其人如鹰鹘。
抚之曾几时,屠之起仓猝。
殆为垦荒来,辟土不容忽。
遂使瓯脱间,亦走东洋卒。
平野多草莱,何用入穷窟。
师劳久无功,万山掷枯骨。
狞树蛇蛰蟠,怪石鬼面凸。
谷暗丛木呼,径险古苔滑。
生番何处栖,腥风动溟渤。
呦呦麋鹿哀,莽莽狐兔没。
长坑无所施,群峰立峍崒。

【注】

大讨伐: 指明朝对倭寇的军事行动。方隆冬: 正是严冬时节。生番: 这里指居住在山区的少数民族。叠嶂: 层层山峰。青天: 青色的天空。连营: 连接起来的军营。白日: 明亮的日光。朔风: 北方来的寒风。林樾: 树林间的阴影。烈火: 猛烈的燃烧。高邱: 高大的山丘。炮声: 火炮发射的声音。凿齿与雕题: 古代两种民族,这里比喻少数民族。相逢: 相遇。驰突: 奔驰冲锋。狉獉: 野蛮。狉:同“野”。獉:同“野”。人如鹰鹘:人像鹰和鹘一样凶猛。抚: 抚慰。曾几时: 什么时候。屠之: 屠杀他们。仓猝: 急忙匆忙。垦荒: 开垦土地。辟土: 开拓土地。不容忽: 不允许忽略。瓯脱: 即瓯罗,古代西南夷的部落名。东洋: 指日本。卒: 士兵。万山掷枯骨: 无数的尸体被抛到山上,形容战争惨烈。狞树蛇蛰蟠: 狰狞的树木上缠绕着蛇。怪石鬼面凸: 形状奇怪的石头上露出狰狞的面孔。谷暗丛木呼: 山谷中昏暗,树木之间有呼唤声。径险古苔滑: 道路艰险,古树苔藓滑腻难行。长坑无所施: 漫长的坑道没有用处。群峰立峍崒: 众多的山峰矗立在那里。

【赏析】

《大讨伐》是明代诗人唐顺之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明朝在东南沿海进行军事打击的过程,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少数民族、军队生活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

首联“丙午方隆冬,生番大讨伐”描述了时间背景,正是严冬时节,生番们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颔联“叠嶂摩青天,连营一齐发”描绘了战场景象,层层叠嶂的山峰之上,连成一片的军营已经发动了攻击。

颈联“白日照深箐,朔风响林樾”则转向了自然环境,阳光照射在深邃的山林之中,寒冷的北风在树林间呼啸而过。

“烈火焚高邱,炮声夜未歇”转入战争场景,熊熊烈火焚烧着高高的山丘,炮火的声音在夜晚持续不断。

尾联“凿齿与雕题,相逢即驰突”进一步描绘了战争中的激烈场面,两个敌对的民族——凿齿和雕题,一旦相遇就会立刻爆发冲突和战斗。

最后两句“其俗本狉獉,其人如鹰鹘。抚之曾几时,屠之起仓猝”则总结了这场战争的性质和原因,这些民族原本野蛮粗犷,但明军到来后,他们曾经享受过和平的生活,但现在却要面临屠杀的命运。作者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战争场景和社会状况的描述,展现了明军在大讨伐行动中的英勇善战和敌人的顽强抵抗,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对社会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