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传霈
解析: 这首诗是一首自述诗,主要表达的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思考和感慨。以下是诗句的翻译和注释: 1. 重桂堂前桂荫连 - 描述了在重桂堂前(一种常见的书房或书室)的桂树(桂花树),树荫连接。 2. 孰经趋对溯髫年 - 谁曾经追随我走过童年时光。"孰经"意为“谁经历”,"趋对"可能是指学习或者跟随,"溯髫年"则表示追溯童年时光。 3. 此身赖得之无识 - 自己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诗歌的内容,结合题目的要求来思考,注意从诗的标题、注释中获取信息,读懂全诗的意思。 “又是清明杨柳天”,点明时令。清明节是踏青的好时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而诗人却在这美好的春日里,寄予给远在故乡的伯兄,表达他的思念之情。“清明杨柳天”是春天特有的景象,杨柳是春天的象征,柳絮飞满天,是春天的特有景物,也是诗人怀念故乡的表现
秋夜偶病 薄病旅窗心事稠,中宵不觉思悠悠。 半床残月催虫语,一枕凉风唤客愁。 望切高堂时入梦,情忘少妇独登楼。 几回移步当门坐,露湿栏干天气秋。 译文: 秋天的夜晚我突然生病了,坐在旅行中的小窗前,心里充满了忧虑。深夜里我没有注意到时间的流逝,思绪无边无际。窗外月光半满,蟋蟀在叫,一阵凉风吹来,让人感到有些忧郁。我常常望着远方的家门,希望能再次见到妻子的身影。虽然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
【赏析】 这首诗作于作者离开苏州时,诗中流露出作者对苏州一草一木的眷恋,以及对朋友的嘱托。首联“乌篷送我出姑苏,自笑年来性太迂”,是说在苏州时自己常爱坐乌篷船,现在却要被送别,感到好笑。诗人自笑其年岁渐老而性情还像以前那么古怪,迂腐。颔联“世事变迁云意态,客怀突兀路崎岖”,是说世间万事都在变易之中,如同天上的浮云,而我的心情也随着云的变化而变化。诗人用“世事”与“云意态”相比
注释: 1. 小住:短暂停留。茸城:今江苏苏州。雅意:高雅的情意。投:寄托。 2. 行踪聚散:指人的来往频繁,像浮萍一样漂泊不定。等萍浮:就像浮萍随着流水漂浮。 3. 九峰三泖:指苏州附近的九峰山和三泖湖。留游迹:留下足迹。浅唱低斟:形容饮酒作乐。涤客愁:消除了客人的忧愁。 4. 阅世:经历世事。人:这里代指朋友或熟人。羞看剑:因为见识过世间的种种丑恶而不愿再看到刀剑。趁潮门:乘船靠岸。系归舟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是宋代诗人徐元杰的作品。 诗句释义: 1. 伯兄自瓜步来苏,连床四日:伯兄从瓜州(今江苏扬州)来到我家乡苏州,我们连着睡了四天。 2. 谁怜征雁怅离群:谁能怜惜那些被束缚在长途迁徙中的大雁,因为它们感到离别了同伴们。 3. 棹下江南快所云:船儿划过江南,感觉非常畅快舒适。这里“棹”指划船,“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4. 难却此时情款款,懒思别后语纷纷:难以抑制此时的思乡之情
【解析】 此题为全篇理解,重点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语言特色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通读全诗,了解大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逐一分析每句诗的意思,最后总结归纳出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苏城寻伯兄不值”的意思是:到苏州城去找伯兄没有遇到。“我闻此地好吹埙”,意思是:听说这个地方吹埙很出名。“把酒船头已待温”,意思是:端起酒杯在船头已经等得有点醉意了。这是写诗人去寻访伯兄途中所见的景象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寄情词,借咏“凤吹箫”“红袖”等来表达送别之意。“银鞍卸罢凤吹箫”,以凤吹箫比喻龚甫之,言其入赘泰州后,如凤凰一样,能高飞远翔,建功立业;“料得帷房桃李夭”,言其入赘之后,能如桃李之花那样,年富力强、生机勃勃。 【答案】 译文: 你卸下银鞍,凤吹箫,定知我入赘后能大展鸿图。新裁的纨扇,红袖巧裁,娇美的容颜,如初上青天的琼花。移来西施三分色,让你的美貌更加出众
注释: 1. 底是雍雍旭雁鸣:底是,即“到底”,表示一种肯定的语气。雍雍,形容雁叫声和谐悦耳。 2. 好逑喜听故人赓:好逑,意为美好的配偶,这里指龚甫;故人,旧朋友;赓,同义词,继续。 3. 六年风景怀鸳梦:六年,指过去六年的时间;风景,比喻时光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怀,思念;鸳梦,比喻夫妻之间深厚的感情。 4. 千里烟花达凤城:千里,形容距离之远;烟花,指繁华如花的世界;达,到达;凤城
清明 离离花影压栏干,客里春光愁里看。 注释: - 离离:稀疏的样子,指花影稀疏。 - 压:覆盖,遮挡。 - 栏干:栏杆。 - 客里:客舍中。 - 春光:春天的景色。 - 愁里:心中忧愁。 -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清明节的景象和游人的心情。诗人以稀疏的花影为背景,描绘了清明节时的情景。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