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传霈
注释: 一枝偏不藉铅华,羞被人呼二月花。 这枝白桃花并不依赖华丽的妆容来吸引世人,它羞涩地避开了人们把它称为“二月花”的称呼。 情澹堪邀风外竹,乳香试品雨前茶。 白桃花的香气清淡,足以吸引那些远离尘嚣、生长在竹林中的清雅竹子。同时,它也可以尝试品尝雨前的茶叶,感受那清新脱俗的韵味。 美人有韵含朝露,仙子无言对暮霞。 白桃花如同一位拥有美丽容颜的美女,清晨的露水为其增添了一份娇媚
【注释】 诸暨:浙江省县名,在东阳市境。东阳:浙江金华府属县,在诸暨之东南。肩舆偶成:乘肩舆(轿子)偶成的诗。补:游览、游玩之意。浙东:指浙江中东部地区,包括今浙江境内的杭州、宁波、绍兴、温州等地。料峭:形容春天气候的微寒。百怪:极言暮云变幻多端,形态各异。仄径:狭窄的道路。绝处通:形容山高路险,难以通行。涧曲:溪谷弯曲处。苎罗:古地名,在今浙江桐乡一带。倾城色:倾城倾国的美丽容貌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萑苻何物肆蚩尤: - 注释: 萑苻(huán fū)是一种古代的渔网,这里用来形容战乱带来的破坏。 - 译文: 那些战火纷飞、破坏严重的场景,就像蚩尤一样,无处不在。 2. 兵火馀生浪迹浮: - 注释: 战争结束后的生活是飘泊不定的。 - 译文: 战争结束之后,人们的生活如同波涛中的浮萍,四处漂泊,无定所归。 3. 淮海涛声驱客病: - 注释:
注释: ①梅放孤山兴不孤:梅花在孤山上盛开,诗人的兴致依然不减当年。 ②同人买棹有西湖:和朋友们一起去西湖泛舟赏景。 ③已惭南阁谈经席:自己已经愧对曾经在南阁谈论佛经的朋友们。 ④莫问高阳旧酒徒:不要去询问那些过去在高阳醉酒的朋友。 ⑤别有嗜痂挥翰墨:另外还有喜欢书画的人挥洒笔墨。 ⑥谁能品味到莼鲈:又有谁能真正品味到家乡的莼菜和鲈鱼呢? ⑦归来还把图书列:回来后仍然摆放着书籍。 ⑧先生合号迂
清明晚眺南郊(节选) 犹欣客里驻风光,偶步晴郊引兴长。 为访残碑除薜荔,无多荒冢奠壶觞。 斜阳半塔含山紫,野色千畦送菜黄。 归道杜鹃啼不住,已青春草许祠堂。 注释: 犹欣:仍然喜欢,依然感到高兴。 客里:客居之地,指他乡。 驻:停留。 偶步:偶尔散步。 兴长:兴趣浓厚。 为访:去拜访。 碑:石碑,古代立碑以记功或纪事的石碑。 薛荔:一种蔓生植物,常缠绕树木。 壶觞:酒器。 斜阳:夕阳。 半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如果诗歌中有景物描写的一定要认真辨别景物描写的句子,然后还要关注景物前后之间的关联以及借景抒情等用意。同时还要注意景物的特点及意境特点,比如这首诗中“庭萱”是庭院里的一种植物,“湖山”是自然景观,“苕霅”、“马鬣”是地名,要准确理解。 译文
三十自述 生离死别每神伤,寥落年来不自遑。 未起严敦惭马诫,欲联轼辙怅苏床。 高情无复披求借,破砚长教懔直方。 坐对妻孥空寂寞,复看春草碧池塘。 注释: 1. 三十自述:指诗人在三十岁时写下这首诗进行自我反省和表达自己的心情。 2. 生离死别每神伤:指诗人在生活中常常感受到离别的痛苦和悲伤。 3. 寥落年来不自遑:形容诗人感到孤独和失落,无法摆脱这种情绪。 4. 未起严敦惭马诫
【赏析】 这是一首自述诗。作者用“立身诚意两操持,甘苦从教心自知”开篇,点明自己一生的为人和行事准则。接下来“切磋他山资好友,追随鲁殿得吾师”两句,则表达了自己虚心向他人学习、以他人为师的思想。接着又写自己半生读书、习武,却无所成就,深感愧对国家和人民;而到了三十岁,才得到朝廷的重用,开始施展自己的抱负:“壮不如人将老大,返躬何以策良时。”最后一句是作者对自己今后如何报答国家的疑问
诗句: - 至沪居城南赵氏:到达上海,住在城南的赵家。 - 未了人间物色因:未了结人间的事务和追求。 - 谪居犹得近芳邻:被贬谪时仍能接近美好的邻居。 - 石泉冷处交能久:与石泉的交往可以持久。 - 鱼鸟闲时趣自真:在鱼和鸟闲适的时候,乐趣自然真实。 - 癖不能除挥翰墨:癖好无法消除,于是挥毫作画。 - 世无可恋走风尘:世上没有值得留恋的事物,只能离开尘土。 - 雪窗霁后棋枰对:雪天窗户晴朗后
这首诗是苏轼的《送胡馨甫北上用原韵》,其原文如下: 关山直北到幽燕,此地挂帆一路秋。 雨露应深天子诏,干戈正值故人求。 雄心千古知君壮,书剑双抛亦我羞。 约计小春归棹日,孤山梅放梦罗浮。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关山直北到幽燕,此地挂帆一路秋。 注释:“关山”指的是北方边远的山川;“直北”表示方向为正北;“到幽燕”即到达幽州和燕地;“此地”指代诗人所在的位置